//香港公營醫院醫生人手長期不足,希望可以透過修例引進外援,提升醫療服務。//
政府建議引入非本地培訓的專科醫生,放寬至持有認可醫學資格和專科資格的非香港永久居民。持保留意見的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擔心,言語隔膜阻礙醫患溝通,又指預計會有內地醫生來港執業,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逐一KO。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表示,現在醫生不足的情況是在門診的時候,門診服務都可能要安排專科醫生在這裏和病人溝通;在溝通上,透過新的機制,那些不是本地居民,很明顯我們是使用英語或普通話,而在公立醫院看診的時候是並不流通的語言,如果要強硬派醫生過去的話,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反駁說:「現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有一位說日語的醫生,專做心臟外科手術,不是因為他說日語而聘請他來,而是他做心臟外科手術是非常出色;而威爾斯親王醫院的團隊聘請他來為病人施手術,並從中學習手術中的技術;所以,語言是否很有影響呢?這視乎他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的團隊在背後,如何合作去幫助非本地醫生。如果我們連語言都限制的時候,倒轉來說,豈不是會影響一些有質素和有需要請他過來的醫生?」
另外,林志釉認為,因為現在的有限度註冊就已經在發揮它的作用,每年都有百多個醫生透過這個方法在香港的公營機構服務。只是這個新的條例(草案)的決定,最後會給你一個保密,大獎就是給醫生一個全面註冊,就可以在外面開診所、在私家醫院工作,他亦深信內地醫生會透過這個機制來香港。
彭鴻昌反駁說:「現在不只是醫生不足的問題,也是整個醫管局的服務、制度、醫療資源、硬件配套各樣事情都要處理。問題仍然都是醫生不足,令輪候的時間要那麼長。我想短缺的醫生,是各方面都短缺。透過今次的制度,可以放寬多點,門開大一點,門開大一點不等於門檻降低。」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