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引入外援】修例引入海外醫生遲遲未通過、張宇人:點解要保護「星球人」?病人動輒排隊等2年、對得住香港人嗎?

code:

vid:

uuid:

requestId:

播放時間:

提示信息

字幕
    倍速
      清晰度
        音軌
          倍速
          字幕
          音軌
          清晰度

          00:00 / 00:00

          //依家去公立醫院睇專科,動輒至少都要等一、兩年,引入海外醫生解決公院醫生荒問題,係刻不容緩!//


          本港公立醫院長期醫生不足,隨著近年醫護移民增加,問題越來越嚴重。行政會議成員兼立法會議員張宇人一直支持引入海外醫生,他指有關引入海外醫生的修例草案遲遲未能通過,是因為受到「少數人」阻撓。


          張宇人表示,現在吵鬧的那批醫生只屬少數:「《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在立法會通過沒困難,其實我們在立法會有共識,但亦明白行政長官以及官員都希望盡能力去游說少數的私家醫生接受這修例。這保護主義是保護他們可以由『月球人』,即一個月掙一百萬元,去變『星球人』一星期掙一百萬元、再來是『日球人』一日掙一百萬元。這是純粹保護主義,這些人都是醫務委員會的人,甚至由醫生選出來的立法會議員。」


          他反問:「香港的醫療服務很好,為什麼淪落到今時今日?這班少數醫生又怎樣平衡香港700多萬人的心態?有病沒有人去醫,無即時性命危險的去公院專科求診,要等6個月至8個月,看症20分鐘,再編排到18個月至2年才可以入醫做手術,有沒有公理?」他認為,香港人需要出聲去怎樣平衡利益。「特區政府過去多年用了納稅人很多錢,養大這班本地醫生、供書教學、培訓他們,而現在不夠人了,僧多粥少人人也要用醫療服務,不斷給他們錢讓去做私家醫生,私人執業掙大錢,這是否對得住香港人?」張宇人這樣說。


          另外,根據政府建議,當局會制定指定海外醫學院院校名單,持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的合資格醫生,在公營醫療機構工作最少5年,便可以取得正式註冊資格轉為私人執業,張宇人認為可以確保海外醫生的質素,他解釋:「在指定名單中的約一百間醫學院,全都是世界上有排名,這是一個保障。第二,兩間醫學院請教授回來教自己的學生,醫學院都會看其醫德、學術成就等。」


          張宇人又指出,數據顯示,最新一輪移民潮涉及醫護人士較多,承認即使通過輸入海外醫生,問題也不能即時解決,但長遠來說仍有作用。「去年香港有9萬人流失了,當中醫生流失了4.6%。如果我們有7,000個醫生在公立醫院任職,4.6%是說不見了300個醫生,醫學院一年才出產500多個醫生,還要等8、9年後才能行醫,所以這輸入海外醫生是刻不容緩。」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33
          好正
          1
          心心眼
          0
          好好笑
          1
          令人傷心
          3
          嬲爆
          更多點播

          評論

          • 龙一吟
            龙一吟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病人全無權益,醫生只有利益。
              • 你的光榮,我的榮耀
                你的光榮,我的榮耀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佩服
                  • +85290****11
                    +85290****11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明知黑醫阻擾,莫非需要等待中央兩辦開口。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