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
何永謙 前衛生及福利局副局長
嘉賓:
張志剛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
李彭廣 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所進行的特首民望評分民意調查,結果近日備受質疑,坊間爭拗的其中一個焦點,乃50分是否「合格線」。「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指出,民研計劃總監鍾庭耀近日聲稱50分只是「一半半」而不代表「合格」,但鍾氏本身及港大民研過往卻在不同場合親自提到「50分是合格」的說法。張志剛又指出,50分本來就是一個「兩分概念」,即合格與否,若硬要將0至100分變成「三分」,把50分這個「一半半」變成中間的部分,根本無法形成對等的「三分」。
張志剛指出,50分本來是一個「兩分概念」,即合格與否,「但你(港大民調)加入咗『一半半』,就將這個分布變成『三分』,即分為合格(51至100分)、唔合格(0至49分)、同埋中間既『一半半』(50分)。但問題係,呢個『三分』唔係對等分配,市民亦未必能一下子把兩種概念分清楚。」
張志剛:鍾庭耀多次提及「合格概念」
張志剛提及,現在各界的爭拗已聚焦於「50分係唔係合格」,而據鍾庭耀所言,50分是「中性的」,沒有提及是合格抑或不合格。然而,張志剛翻查資料後,認為有兩點是需要注意的:一是多年來每次調查公布後,大家的演繹均是「合格」、「不合格」或「肥佬」,但鍾庭耀或港大卻從未作出澄清,「一個月超過百幾二百次報道,一年就千幾二千次,十年就萬幾二萬次,我唔知點解,講咗咁多,佢(鍾庭耀)都唔出來澄清,而家有人企出嚟話50點解唔合格,佢就跳出來話,你錯」。
二是鍾庭耀本身亦採用「合格概念」,這在多份報章過往的大量報道、民研計劃的新聞稿中亦可以看得出來。他強調,港大民研及鍾庭耀過往20多年一直是交替使用「一半半」及「合格唔合格」的字眼。他查詢資料,引述報章於2010年的報道,「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分析,即係佢自己講既話,按曾蔭權既民望表現而論,他的民望屬於表現失敗……維持係略高於50分的合格水平」。他又舉2003年的另一篇報道,「林瑞麟等多人及非官方議員,評分仍低於45分的合格線,又係用合格既概念」。另一個例子,「鍾庭耀指出,特首評分自去年八月起,已連續半年,低處於不合格水平。」
更重要的一個證據是,他發現港大民研計劃網站2006年的一段文字,「講支持度,同埋支持率既分別,某某人可能表現平平,得分僅僅合格,佢自己都用緊合格、唔合格,但而家又話50分又唔係合格,又唔係唔合格……」著實令人費解。
前衛生及福利局副局長何永謙認為「一般公眾都會認為50分係合格。」如民調所指評分有其他含義,民調機構亦有責任清楚表達出來,以免引起誤會。
李彭廣:提問及公布應使用一致性字眼
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則指出,凡是民調應採用前後一致性的用語,避免「誤讀或錯誤理解。如果問卷問人0至100分,50是一半半的話,咁解讀同公布數據既時候亦應該用同一詞語。」他表示,若能採取一致的表述,便能避免很多誤讀,「我一向會比較小心啲,謹慎啲處理。」他指出,「在民意調查中問及的問題,應該能夠係報告中反映出來。而民調既報告,同自己解讀既部分亦應該分開處理,避免有錯誤或者落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