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融合」怎可成為禁忌?
「中港融合」怎可成為禁忌?

某日,友人在社交網站大聲疾呼,「人仔」兌港元的匯率又創新高,慨嘆港元的好風光不再,又揶揄港元比匯率大跌的日元更「不值錢」。自內地經濟起飛,「加強與內地交流」曾幾何時被視為理所當然,港人紛紛北上,尋求發展事業的機會。然而不知何時,「中港融合」變為禁忌,稍稍提及,即被口誅筆伐,甚至扣上「賣港」的帽子。結果,重視事務發展的港人,人人口上不敢說,內心和雙腳卻很誠實,繼續北上,大展拳腳。
 
歷史將兩地區隔,造成情感疏離,回歸後兩地交流頻繁,結果大家都不適應。「中港融合」近年情況變得複雜,變成了「中港矛盾」。兩地人民,你看不過我的率性行為,我看不過你的高傲。自由行、水貨客,今天對很多香港人來說,已成為眼中刺,是「中港融合」的唯一定義。

香港人對內地旅客又愛又恨,自由行救活「沙士」後香港一潭食水的經濟,但近年商業設施增長不足,供求失衡。結果,「抗融合」和「反赤化」成為最聳動的政治口號。然而,沒有「北水」,南方的香港是否可以繁華若今?

不管喜歡與否,香港仍然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久將來更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一哥」,當全世界都希望跟中國交往、做生意之時,香港這彈丸之地,試問怎能自外於世界潮流?香港的競爭對手新加坡,近年積極「跑內地、尋商機」,期望與內地這個「世界經濟火車頭」合作發展,香港人又何解要自絕發展門路?
 
抗拒內地陋習和酬酢文化,是堅持。抗拒與內地交流,逢中必反,就是愚昧。堅持香港各樣核心價值之時,為何就不能跟內地共融?
 
打著「反赤化」等旗號,必然「有市有票」,惟興奮過後,得益的究竟是誰?政治,就是計算,再轉換成選票。撕裂人民感情、誇大矛盾,選票滾滾而來。台灣民進黨乃「撕裂族群」謀選票的箇中高手,結果區內矛盾湧現,經濟蕭條。在香港,「逢中就反」、拒絕「北水」、消極抵制,堅持故步自封,難道就可以改變香港和內地?

你的生計,誰會著緊籌謀?是念茲在茲「反赤化」的政客,還是對香港眷顧有加,多次向香港「送禮」的國家?

圖:shenzhen.customs.gov.cn

其他觀點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