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爭拗,纏繞經年。泛民主派不民主,堅持逆民意而行否決政改,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今早到立法會宣讀政改聲明,泛民又再上演離場戲,身穿印有黃色「交叉」T恤的他們又再「拉隊」魚貫離場。
鏡頭拉遠,公民黨湯家驊斯人獨憔悴,時而輕掃額頭、時而低首掩嘴,在「泛民」已成異類的他,並無隨波逐流,拒絕再次參與「離場騷」。這一幕,教人認清真正爭取民主的議員,應以甚麼態度和手法去爭取民主。
建立互信 成功之本
儘管湯家驊表明否決方案,他的處事議事態度,仍然可敬。不知從何時起,泛民議員只懂大叫反對的口號,再以不同的道具於議事廳落力表演,不過就連一向扮演「大義凜然」角色的梁家傑,亦沒有提及否決政改後香港政制的發展方向。
湯家驊一直提出要好好修補、處理香港與中央的關係,他同時提倡,即使今次的政改方案被否決,民主派議員仍然要先跟中央政府建立互信,否則香港政制無從向前走。
有一種議員,很吸引觀眾,因為總有「突破性」的表演,動感十足,娛樂性豐富,然而,香港的議會需要這種「議員」嗎?反對容易建設難,喊喊口號、擲擲道具,隨即下班。留下的人要參與討論,直觀民意,需要的是更大的心思與精力。
不再參與鬧劇
他曾多番表示,已非常厭倦泛民那種「三日一記招、五日一聯署」的做法,強調此後不會再參與泛民的政改主場聯署。的確,這種擇善固執注定會受到一些人的批評與抹黑,然而,湯家驊也直接表白:「一向不喜歡做抗議離場的行為」,與泛民「不夾」已是公開事實。
早年也曾被拒到訪內地的他,從未放棄溝通機會。4月27日,湯氏將再次隨大律師公會訪京,向負責香港事務的官員反應政制方面的意見。
湯家驊的一言一行,都值得香港人深思:到底香港人需要甚麼議員?支持建制派當然不壞,但即使堅持投票予泛民,是否也應該認清哪類泛民可以為香港長遠利益帶來貢獻?
原圖:NOW新聞截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