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議題甚為單一的輿論氛圍中,有傳媒引述消息指,目前就限制「一簽多行」旅客每日出入境次數等方面已初步形成多個方案,若然屬實,則纏繞香港多時的水貨客以至是再進一步的自由行問題,又是否有望得到根本的解決?
諉過政府「無做嘢」乃莫須有
查特首梁振英早前在兩會期間到北京跟中央商討調查自由行政策特別是「一簽多行」,當然不可能立馬便有調整措施推出,但無論是梁振英,抑或是中央和廣東各部門的官員,均一再明確表達出「措施商討中」的訊息,雖然彼此的口脗和法門未必一樣,但目標基本上卻是一致的──「有問題要解決」。可以說,調整措施乃事在必然,要猜測的,只是何時出台而已。
自從在每日出入境次數或作限制的消息於今日傳開去後,各界馬上來了一個熱烈議論,並提出了不少「反饋」。例如是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就認為應進一步收緊出入境次數至「一日一行」又或「一年十二行」等,才可有效打擊水貨客問題;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葉國謙則認為設限後應考慮豁免跨境學童和家長,以及在港營商人士;旅遊業議會主席胡兆英則指「一日兩行」是中間著墨的方案云云。
無論有關消息是否真確,無論最終出台的方案如何,可喜的乃是今趟我們看到社會上原來仍有不少人士願意實事求是地進行討論,而不是胡亂怪罪政府「無做嘢」。需知道的是,海關在過去一年便查獲4986宗違反限奶令的案件,拘捕5000人,當中包括逾3200名內地居民。同一時期,入境處和警方則先後拘捕800多名涉嫌從事水貨活動而違反逗留條件的內地訪客,其中39人更已判監。又例如是入境處所制訂的「懷疑水貨客監察名單」,截至2月底,逾13500名懷疑從事水貨活動的內地人被納入名單,入境處共拒絕入境逾28500人次......這一切一切,不正正是政府「有做嘢」的明證嗎?
理性討論遠勝飛腳辱罵
水貨客和一簽多行帶來的問題,必須想辦法解決,絕不能視而不見,這是社會大眾對特區政府的期望與要求。如今,我們看到無論是中央抑或特區政府均已表達出解決問題的決心,甚至乎逐漸浮現了一些調整措施的雛型,大家是時候遁不同渠道表達理性的意見,在政策未拍板前盡量建言獻策。橫看豎看,這樣做也總比飛腳踢人又或逢人辱罵來得有意義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