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方案》)近日印發,確立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等合作區四個“新”戰略定位,並在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用的新體制上,提出了多項過往跨境合作區前所未有的創新舉措。《方案》無疑是中央在「一國兩制」前提下進行體制機制創新的全新探索。對於香港來說,《方案》帶來多項具體啟示,同為特區及大灣區城市的香港,應抓緊跟進,莫「起個大早趕個晚集」一再蹉跎大好機遇。
粵澳深度合作藍圖
《方案》提出將在橫琴島規劃106平方公里的合作示範區,除澳門大學橫琴校區與橫琴口岸由全國人大授權澳門政府管理和使用澳門制度與規定外,其餘粵澳雙方共商共建共管共用區域採用電子圍網監管和目錄清單方式實施特殊政策。並佈局和推進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現代金融等諸多產業。
其中,在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用的新體制上,《方案》提出了多項過往跨境合作區前所未有的創新舉措,包括開發管理合作區實行雙主任制、組建合作區開發執行機構、建立合作區收益共用機制等多項突破性措施。
眾所周知,現時澳門經濟形式單一、限制了其長遠發展的競爭力。《方案》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條主線,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嘗試——《方案》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戰略定位之一,就是成為「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可以說,《方案》體現中央對解決港澳經濟民生問題的巨大決心,利於澳門特區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新模式對香港應有啟發
實際上,為解決土地及產業多元化問題,香港早已陸續與多個地區探討跨境合作計劃。例如河套區,自回歸以來港深兩地政府多次就河套區發展磋商,直至2017年雙方簽訂諒解備忘錄,同意河套區業權由港方擁有,並將該地發展成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區。但現時,雖河套區發展方向已敲定,但過去幾年發展進度遲緩,園區第一期大樓預計於2024至2027年間才能分階段落成,至於整個河套區項目全面落成可謂遙遙無期。同樣,香港與前海、南沙的合作示範區建設,也需繼續推動。
按此次《方案》公布的合作區內共商、共建、共管、共用機制對於香港來說是一個啟示,香港政府亦可以此為參考,思考在南沙、前海及河套區的合作,盡快跟內地商討,找出雙贏的確實發展方案,抓住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總體來說,特區政府必須調整施政思維,摒棄以往因循守舊的做法,應當採取超前部署的模式制訂發展綱要,做好調研工作,並加強與學界、業界等持份者聯繫,從而讓多個跨境合作區發展能夠迎合未來大灣區的發展需求。尤其要提出的是,港府的規劃思維應更開放、不只局限於自身短期的利益,要善用港深邊境土地發展潛力,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及與周邊城市發展有機結合的,體現「共贏」思維,才能得到更多的發展支援。
當然,另一方面,無論是粵澳還是粵港合作區,隨著產業多元化、產業鏈成熟,都將提供大量就業及發展機會,香港青年應該保持開放心態、打開眼界學以致用,嘗試到區內「大展拳腳」。
原圖:中通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acp4711@yahoo.com.hk
3年前acp4711@yahoo.com.hk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