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的目標、錯的手法:淺論「光復行動」的謬誤
錯的目標、錯的手法:淺論「光復行動」的謬誤

繼週日發生的所謂「光復屯門」行動後,據報有關激進團體會再次發起類似行動,今次更劍指沙田,誓要趕走他們眼中的「蝗蟲」。筆者已不只一次批評類似的行動,不管主事者如何美化此等行動,自辯說是「自救」或官逼民反等,但野蠻就是野蠻,再多的藉口亦改變不了事實。

筆者是新界西居民,不時會到屯門市中心一帶購物和閒逛。誠然,近年的內地旅客的確愈來愈多,一箱二箱的貨物,說對市民完全沒有影響,肯定是掩耳盜鈴。不過,為何筆者始終反對用所謂「光復」的方式去表達不滿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行動,在「對象」和「理解」上都有謬誤。

抗議對象有誤

對象有錯?直接向內地旅客示威有錯?當然。大家先要弄清楚,現時到港購物的,除水貨客外,不少都是購買日用品自用的「自用客」。「光復」行動對水貨客固然毫無效果,即使是針對旅客不斷增加的現象,亦不能將責任推在旅客身上。說到底,旅客們是合法入境,這明顯是入境政策問題,內地和特區政府責無旁貸,必須正視。

水貨客不在討論之列,那麼只剩下自用客。「光復」行動對這群旅客有用嗎?以辱罵和衝擊方式驅趕自用客,以筆者愚見,絕對不會奏效。很簡單,購買日用品,對自用客而言是「剛性需求」,即使萬般不願意,他們還是會硬著頭皮來買。何謂日用品?簡單而言就是「要正常生活,就必須使用」的日常用品。既是生活必須,加上對內地產品的品質沒信心,自用客就必須來港購買,別無他法。

別有用心的「光復」組織者

由是觀之,「光復」行動的野蠻手法,除了增加香港和內地兩地人民之間的仇恨和誤解外,絕對無助解決旅客過多的問題。筆者撰文,甚少摻入陰謀論,不過對於所謂的「光復」行動,卻不得不以另類角度視之。

當細細審視發動「光復」行動的組織者名單,市民理應可以輕易發現,他們都並非不學無術之輩,高學歷者,如擁有碩、博士學位的便大不乏人,他們對香港政治有深刻認識,投身其中的更比比皆是。以他們的識見,絕不可能不知道自用客來港購買日用品是「剛性需求」,更不可能不知道,以辱罵和衝擊去減少旅客的手法只是緣木求魚。

終極目標是加深兩地人民誤解

若此前設成立,那麼組織者的用心,就比我們當初想像的更歹毒和恐怖。他們的終極目標,可能只是單純要加深兩地人民誤解、仇恨和矛盾!可以想像,內地客在港遭到辱罵,不多不少一定會向身邊人或網友抱怨和傾訴,這種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內地民間自然會形成「香港不是好東西」的想法;至於香港方面就更不消說,兩地矛盾的結,這兩年在個別媒體刻意「炒作」下,已經纏得緊緊的,對現屆政府而言絕對是一大挑戰。

總括而言,香港人一向以「文明有教養」自詡,即使退一萬步,內地客真的千差萬錯也好,作為「文明有教養」的人,亦不應參與或支持以野蠻的手法去表達不滿。與其為虎作倀,參與本末倒置的抗議行動,倒不如提出如設立邊境商業城等的實質建議,這才香港過去數十年來賴以成功的處事態度。

原圖:大公報

其他觀點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