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辦常務副主任張曉明今天在總結一連3天的政改意見座談會時形容,不同政治光譜的人士都有參與,收到「兼聽則明」的效果;座談會主持者之一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勇,日前在會上亦表示,大家有不同意見是好事,如果大家都意見一樣,那也就沒必要修法了。筆者從中理解到的意思是,中央對推進香港民主政制發展,有相當大的誠意和包容: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是為香港提供制度保障,但絕不搞「清一色」。
然而,中央的決心和誠意,在某些反對派眼中,卻變調走樣。有人批評香港「民主倒退」,有人說「打壓反對派空間」,似乎意在營造「中央劃紅線,令反對派成為弱勢群體」的觀感,繼而博群同情,甚至借此販賣恐懼、抹黑「一國兩制」。筆者首先反問一句,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就是為了要破壞「一國兩制」、令香港民主倒退?大家深思下,這樣的邏輯講得通嗎?
反對派「想要的」是什麼?
張曉明日前明確表示,泛民中也有愛國者,將來也可以依法參選、當選。對於這樣的善意,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卻指摘稱「意義不大」,又說進入議會變成「咁少的少數」,「參選意欲大減」云云。在筆者看來,民主黨羅健熙「在意」的,似乎是議席如何分配、泛民反對派能佔據多大比例,再進一步,似乎是意在掌握議會控制權力吧?!
有人說,「民主」是個深奧的課題,人類幾千年歷史都在不斷探索,但如果說,一個地方、一部分人,簡單將「反對派獲得議席越多」就叫越民主,反之就叫「倒退、打壓」,那會不會是這些人把「民主」二字看得太狹隘了?又或者太貶低反對派的存在價值了呢?
香港歷史上,有建設性的反對派人士一直不少,他們為社會進步作出貢獻的例子,此篇不贅述,但如果說,反對派的存在價值和空間,就是為了在議會佔據大多數,然後可以無差別否決政府法案、條例,筆者請問,這叫「民主進步」嗎?不妨再反問,當泛民反對派當初議席在手時,又為「推動民主」做過什麼?——耗時大半年、歷時17次會議,竟然選不出一個立法會內會正副主席;大搞拉布、攬炒,導致一大批事關民生、經濟的法案、條例胎死腹中;當政府依法DQ四名立法會議員,泛民又搞所謂「總辭」自決議會空間…大家認為,這叫民主?還是拖民主發展的後腿?抑或,是有人想通過挾逼政府、中央,以達至他們奪權政變的政治目的?
回歸正途 重新出發
來到今天,大家要深思的問題或許應該是,如果香港繼續按照上述亂象發展下去,會不會其實是香港的民主行錯路、被反中亂港分子牽著鼻子走入歧途呢?張曉明今天引述一位出席座談會的傳媒老闆所言:「如果已經迷路、前路不通,為何不下決心回到原點,抓緊正確路徑再重新出發」,筆者覺得,這句話同樣值得反對派以至香港社會認真反思。
愛國者治港,是為了保障有能力有魄力的人管治好香港,做好施政工作,所以,不要將之簡單等同於「劃分多少比例、佔據多少席位」,然後再看自己分到多少「利益」。英美以至不少外國,無論大選如何針鋒相對、互相攻擊,「少數派」或者在野黨會不會因為自己不是「掌權者」,就不為何社會和國家的利益?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52****88
3年前Happy21
3年前+85252****88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