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主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並作出相關《決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落實「愛國者治港」,保障香港的政治穩定。然而從香港泛民或者反對派角度,大抵每當中央為香港訂出任何「紅線」或者規範準則,幾乎都會被他們演繹成「擠壓民主派空間」、「踢走反對派」等等,繼而「有意無意」將自己塑造成「受打壓群體」以博取同情。筆者今天就想請泛民、反對派人士理性想一想,也請市民大眾好好思考下,健全、完善的選舉制度,真的令香港的政治參與空間縮窄了嗎?抑或,其實是擴大了?
反對不是奪權政變
我們暫且拋開日後選委會、立法會有「幾多人、幾多席」這些具體數字不談,筆者想指出的是,首先,過往二十多年來、「一國兩制」下,從來沒有排除過反對聲音或者忠誠反對派的存在空間,但以往香港的政治生態,就算有爭拗,也可謂尚算健康,因為沒有人在管治架構內一意搞拉布、攬炒甚至奪權政變。現在完善選舉制度,正正是為了令香港的政治環境回復健康、回復正軌,能夠重新出發,其中自然也包括,容許有建設性、為國家為香港好的反對聲音存在;當特區施政、議會論政,都能聚焦本港經濟、民生等議題做實事,大家認為,政治參與的空間是少了、還是多了?
再者,筆者想先引用港澳辦常務副主任張曉明日前的幾句講話:
中央強調「愛國者治港」,不是說要在香港的社會政治生活當中搞「清一色」;把不愛國的人、特別是反中亂港分子排除在特區管治架構之外,不等於說把所有的反對派、或者範圍更廣的「泛民主派」全部排斥;反對派特別是「泛民主派」裡面也有愛國者,他們將來仍然可以依法參選、依法當選。
反對派欠勇氣 更欠骨氣
筆者認為,這幾句話已經說得夠清楚夠明白了。只要你符合「愛國者」的標準,甚或反過來,只要不是「負面清單」所列的不愛國者,那麼就算是民主派或者反對派,也一樣有資格、有機會「依法參選、依法當選」,請問,「打壓」、「壓縮」了什麼?剩下的問題,其實是要看泛民自己如何「詮釋」何謂如愛國或者不愛國。如果有人硬要把勾結外力、搞攬炒癱瘓政府同「政治參與」劃等號,那麼第一,這是偷換概念,放諸任何政治體制中都行不通;第二,這樣的「空間」日後不是「少了」,而是不可能有!
據報道,民主黨主席羅健熙稱張曉明的說法「意義不大」,因為民主派日後在議會都只佔很少數;民主黨「不想對號入座,自認是張曉明口中的『愛國者』」云云,既然如此,為何民主黨不宣布以後不再參選?既然意義不大,現任的泛民區議員怎麼不立即「總辭」?從這個兩個問題就看得出,現在的反對派,欠缺的是勇氣;更欠的,是骨氣!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Happy21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