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個很奇怪的地方,在這裡生活的人也十分奇怪。若說香港人文明程度高,思想開放,又開明,相信不會有太多人有異議。但當談到家國情懷時,部分香港人就不願多談,也說不清,可能他們也解釋不了為何會這樣,反正就是如此。
從沒完整的「中國」概念
不少人將港人缺乏國家觀念歸咎於英國的殖民統治。筆者認為這是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香港在成為殖民地前,是大清帝國的領土範圍。當時在香港人生活的人,種族觀念較重,就算知道政權存在也只限於官員及官府。除了通訊不發達外,那時清朝是家天下的帝國,百姓只有皇帝及朝廷而無現代國家及國族的觀念。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天災人禍,政權交替,中國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無論是中華民國成立,抑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等等,作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相對影響不大。這種,香港人對中國的看法及認同感自然與內地的中國人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香港在二戰後成為國共意識形態鬥爭的戰場,就算香港人對中國有歸屬感,也變得流於是對黨國的認同。
港英政府刻意淡化
要討論香港人為何缺乏國家觀念,始終與港英政府關係最大。以往,港英政府一直刻意淡化香港人的「國家」意識,只要大家翻一翻以往的香港年報,細讀一下「歷史」的部分,便發現早期的年報對香港的歷史只有殖民地政府統治香港的歷史描述,有關香港與內地的描寫沒有太多著墨。現在不少人提倡重設中國歷史科,其實港英時代的教育中並非沒有中史科。不過,以往初中設有中國歷史科,但內容就缺乏香港與中國的關係描述,要等到中三鴉片戰爭前後的內容才有「香港」的出現,這種事不關己的感覺在一定程度上令昔日的香港學生對國家有疏離感。
上世紀的六七暴亂,可說是受內地政治思潮而引發的社會動盪,殖民地政府為避免有人再利用「國族」或民族主義作口號導致社會混亂,於是推廣本港公民教育。現時的公民教育委員會,致力提升港人的國民意識,但當時的公民教育則注重提升市民質素及培養市民對城市的歸屬感。所以,八十年代厶後記得小時候看到公民教育的廣告,三位歌手唱出《蚌的啟示》,的確令人對香港很有認同感。到了今時今日,港人看到《心繫家國》宣傳片可以不太感觸,或許這就是答案。
其實,一個殖民地政權總不會叫被自己統治的人去「認袓歸宗」吧!
香港人,就是這樣的歷史中走過來。要加強香港人的國家觀念,看來當政者需要花的力氣必不少。
原圖: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