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日前首次以美國總統身份,出席七國集團(G7)峰會和慕尼黑安全會議,向國際社會闡述華府外交政策。拜登宣稱,美國將與歐洲攜手,「共同應對中國和俄羅斯帶來的挑戰」,並為與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作好準備。這番說話,美其名曰,就叫「盟友聯手、應對挑戰」,但深究一層,美國難道不是又在搞「歸邊」、掀起另一種對抗局面?那麼無論拜登的手段與前總統特朗普又多麼不同,「大方向」又有什麼分別?
美國想圍堵中國 歐洲不這麼想
據報拜登想要表達的重點,是他將扭轉特朗普的所謂「美國優先」政策,強調美國和跨大西洋聯盟「正在回歸」;尤其要與「國際夥伴」為針對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作好準備,包括制訂共同遵守的市場準則,在網絡空間、人工智能及生物科技等領域展開競爭等等。大家留意下,拜登尤其針對的,其實是中國的市場開放、科技發展、科創產業等,這些都是中國極具競爭優勢或者正在大力發展的領域,所以說到底,拜登的外交政策,還是離不開聯合盟友、圍堵中國。
然而,圍堵中國真的是美國出於為「盟友利益」著想嗎?筆者並不這樣認為。相反,無論中國的龐大市場,還是快速發展的科技產業,正正是美國最懼怕的威脅,相信明眼人都看得懂,拜登想要保住的,其實是美國的「霸主」地位。問題是,對於歐洲國家而言,美國的想法顯然是一廂情願,因為歐洲國家當前所需要的,是振興經濟;而對此「有幫助」的,不是打壓中國、和中國對抗,而是借助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市場。如德國總理默克爾所言,隨着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增加,歐洲更需與中國合作解決國際問題;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強調,歐洲不能像過去一樣「過分依賴美國」。
美國的「霸主」心態該放下了
筆者在想,從德、法等國都沒有一味和應美國這位「老大哥」,對美國的「呼籲」也不再積極「跟隊、合作」,某種程度上或者可以反映,美國恐怕難再像以往「獨霸」全球,當然,我們不能因此就說美國國力、地位「下降」了,但至少可以認定,美國那套「打壓別人、保障自己」的做法是違背國際發展趨勢的。筆者認為,拜登帶領下的美國,若再不好好審時度勢,放棄「霸主」心態、作風,恐怕最後被孤立的會是自己。
時代在變,各個國家都在謀求發展;尤其無論抗擊疫情,還是疫情之後的經濟復甦之路,需要的是互利共贏,而非走回對抗的老路。美國若想謀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或者應該多花點心思推動國際多邊合作,那種「撩交打」之後坐收漁利的想法,既不明智、也根本行不通。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17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