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首批約100萬劑復星/BioNTech疫苗,最快可於下月下旬由德國運抵香港,亦即意味著本港市民快將有疫苗可接種。筆者認為,疫苗到、有得打,對香港抗疫絕對是一大進展,但另一個角度看,香港有了疫苗,既帶來希望,也同時帶來挑戰;如果沒有足夠的人數參與接種,豈非還是徒勞無功?
談及疫苗,相信大家最關心的必然是接種後的安全問題。據報目前上述約100萬劑疫苗正在進行出廠前的安全和品質測試,而特區政府為確保疫苗持續安全,已經要求對方必須繼續提交最新的疫苗臨牀數據以及每一批次的品質證明等,另外,本港專責審批疫苗的專家委員會,亦都根據醫學數據,一致通過相關疫苗在香港的使用許可。簡單而言,「俾得大家打」,當局已經最大程度確保疫苗的安全性,但有疫苗,只是「第一步」,之後如何統籌整個接種安排、如何提高市民參與的意欲,才是關鍵。不過正正在這個問題上,老實說,筆者現階段還不敢過於樂觀。
市民接種意欲並不高
事實上近期有報道已經指出,目前市民願意接種疫苗的意欲似乎並不高,畢竟,對於一種新藥物,觀望者多、敢嘗試者少。筆者估計,會否有些人眼見其他地方有過接種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甚至死亡的個案,因而擔心自己「唔好彩」而卻步?又或者還有的人抱著「只要其他人接種了,自己也就安全了」的心態?但問題是,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或者成為「普遍心態」,那麼一個有助抗疫的疫苗接種計劃,會否最終成為有如之前社區普檢計劃的翻版,確是一大疑問!
提供誘因鼓勵接種?
如果用較為積極的態度看問題,筆者認為,既然現時可能影響市民接種意欲的因素基本上都「擺在眼前」,那麼從當局而言,應該想辦法「對症下藥」。例如可否建立一個持續公開透明的信息平台,方便市民第一時間獲取與疫苗相關的權威資訊?這樣可能既有助增強市民對疫苗的信心,亦有助防止謠言傳播;再者,可否提供誘因鼓勵市民接種?例如設立一個「接種+檢測」機制,讓願意參與的市民可「免隔離」往返香港與內地。筆者相信,如果此辦法能成事,會吸引相當多需要來往兩地的市民、從商者接種疫苗。
總括而言,香港抗疫已經整整一年,客觀講,有成功經驗,亦都有失敗教訓,既然現在快將有疫苗可打,筆者認為,無論市民大眾還是政府當局都應該認真反思,真正多管齊下同心抗疫;莫以為,「有疫苗」就等於救星到、就萬事大吉,最「可怕」的結果,是接種疫苗者少,但因為覺得有疫苗就可以鬆懈者多,若真如此,香港抗疫恐怕還是「得個桔」!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7****44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