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輪諮詢今日正式出爐,意味著政改進程又踏入另一新階段。誠然,佔領行動結束後,泛民仍一味事先張揚的要否決任何依據人大框架所提出的政改方案,這使得普選能否如期落實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霾。但只要民意一面倒要求通過方案,泛民是否夠膽逆民意而為,那還是有轉寰餘地的。
今次諮詢最大的亮點乃是文件提及將特首「入閘」門檻定為一百五十名(即八分一)提名委員會委員具名推薦又或適度降低所需委員具名推薦的數目至一百名(即十二分一),並規定每名參選人獲得委員推薦數目的上限,以求讓更多參選人「入閘」。
市民支持度才是出閘關鍵
過往一段時間,有泛民人士一直覺得討論「入閘」是毫無意義,皆因「出閘」才是關鍵云云。筆者認為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夠深思熟慮,皆因任何一位候選人一旦可以「入閘」,便必然有「出閘」的可能,哪管「出閘」的門檻有多高。
既然有關論調是出自泛民之口,那便在此以泛民作為例子。依據過往兩屆特首選舉,泛民都分別有當時屬於溫和派的人士取得選舉委員會八分一以上的提名,基於提名委員會的組成是參照選選舉委員會,假設其餘因素沒有大變動,那麼泛民便很大會有至少一人在特首普選中成功「入閘」。
接下來,便是討論「出閘」的問題,的確,能否「出閘」表面上是由一千二百人的提名委員會掌握在手中。但在今次諮詢中,便曾提及提供適當平台讓參選人有公平機會向提名委員會全體委員,以至市民大眾解釋其政綱和理念,爭取支持。說句老實話,假設有某一名成功「入閘」的參選人在「入閘」後的一段時間能在坊間爭取得到壓倒性的民意支持,提名委員會根本不可能視而不見,若故意篩走該名參選人,便要付出極大的政治風險。這便是「入閘」直接影響「出閘」的微妙之處。
在這個機制下,要篩走的其實只是少數既激進又威脅國家安全之徒,免除特首普選遭搗亂的可能。至於溫和泛民嘛,要「入閘」參選特首委實不難,最終能否成功「出閘」,則要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斤兩與本事影響大局及爭取民意。當今時今日絕大部分泛民政客均沒有為執政做準備,得不到普羅市民的信賴,自己最後因此而出不了閘,試問又可以怪得誰?
政改次輪諮詢可扭轉僵局
任何人把人大決定說成是「全面落閘」,要麼就是有心歪曲,要麼就是缺乏信心。香港人靈巧多變,我們的民主又豈會如部分政客所言輕易被一個「框架」所扼殺?如今,特區政府在次輪諮詢中已做了應做的事情,餘下的時間就讓我們一起參與諮詢,並游說泛民陣營中僅有的有心人,針對性的從「入閘」,即委員推薦這一階段著手,爭取扭轉刻下的僵局,再攜手尋求一個合乎市民、特區、中央共同利益的普選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