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近期城中熱議的話題,除了防疫抗疫、深港發展之外,恐怕當屬「明日大嶼」、「桂山島填海造地」了。在香港,土地與房屋問題一向爭拗多,推行起來更是耗時費事,筆者認為,大家與其「大條道理拗餐死」,不如先走進基層,真實感受一下活生生的例子…
現年22歲的食肆廚工何先生,兩年前為追求自由生活,經家人同意後租住深水埗一個「太空艙」,現場僅三百呎的單位,就設有十個「艙房」,廚房共用,窗戶緊閉,月租仍要2,500元。何先生坦言,未有疫情時,他不覺得群居有問題,但當自己也不幸確診後,才驚覺危機…
「太空艙」變播毒室
今年八月,何先生證實感染新冠肺炎,被安排接受隔離治療,問題在於,他所居住的「艙房」,空間狹窄通風差,一人染病,就儼如病毒隨意散發的「播毒室」,於是與何先生同住的六名「艙友」,一下子全部變成緊密接觸者,都要隔離檢疫。只是,對於手停口停的基層打工仔來說,突如其來的14日「強制無薪假」,令手頭更加拮据…
27歲的女租客阿欣,在疫情之下變相失業,只能與在物流公司打散工的男友租住「太空艙」捱世界。與其他租客群居一室,阿欣雖不情願,但心明世道艱難,「有瓦遮頭已不錯」。她和男友的心願,就是盼望找到有穩定收入的工作,將來有能力租住「私人愛巢」;至於眼下的疫情,阿欣說:「窮人無資格擔心」…
同樣的人、類似的故事,還有許多,筆者相信,對於有樓有屋的人士而言,是難有切身感受的,只是,當看完聽完他們的故事,再去反思可能有助解決土地、房屋供應燃眉之急的「明日大嶼」、「桂山島填海造地」計劃,「都市太空人」的心酸困境,會不會為大家帶來一些啟示呢?
深層次矛盾的根源
無論對於何先生、還是阿欣一對小情侶,大家或許都會由心而發的慨歎一句,「如果他們有間屋、哪怕是公屋」…,是的,說「如果」都容易,都可以天馬行空,問問題是,如何讓如果轉化為現實?
土地、房屋問題,是港人長久的痛;這些年香港起樓,只能「見縫插針」,屋子越蓋越小、價格卻越來越高,背後說穿了,無非是一個基本的供求問題:餅就這麼大、粥就這麼多,無論怎麼「分」,都只會越來越少、越來越貴。然而,若是不「下決心、加把勁」,盡一切可能解決困繞眾多港人、尤其是年青一代的住房問題,所衍生的其他深層次社會問題恐怕只會「越滾越大」,家庭矛盾、個人經濟問題、就業壓力、人際關係、仇恨心理、階層對立…
筆者只想說,任何發展大計,大家都可以討論、都可以給建議;唯獨,請不要再以政治先行,加深對立、製造內耗。想想那些蝸居、寄居、甚至無家可居的基層市民心願吧…
原圖:網絡圖片、rth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