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政策諮詢文件出台已逾一周,坊間近日仍有部分評論抨擊這份文件只著重人力資源而少有涉獵其他範疇,更有論者稱之為「失敗之作」及「思維走歪」云云。個人認為這些評論實在稍欠公允,皆因以人力資源作為人口政策的主軸,才真真正正有助人口政策的持續發展。
正如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主席、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文件的前言中提到:「人口政策議題廣泛,與多個範疇的公共政策環環相扣。為使今次公眾參與活動更聚焦,我們決定不重複一些其他委員會正研究的議題,包括扶貧委員會的退休保障課題、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的房屋問題 …… 這些議題正由相關政策局與主要諮詢委員會研究中。」由此可見,在人口政策的制訂上,政府並沒有忘記相關的公共政策範疇,相反,採用多條腿走路的方式,政策的制訂將顯得更有效率,不會因為某一範疇被「卡住」而落得全部「泡湯」的下場,且投放在政策研究的資源也不致於重疊。
事實上,文件早已開宗明義指出了人口政策的願景──「提升人力資源,俾使香港繼續成為亞洲國際都會」,依照文件所述,是要做到人口足以促進香港在經濟和社會兩方面蓬勃發展。
年長勞動人口參與率遠遜鄰區
文件清楚了列出了香港的勞動人口參與率(58.8%),較鄰近的日本(59.1%)、韓國(61.1%)、新加坡(66.6%)都要低。針對有關問題,筆者在歸納文件後認為有如下幾項最值得討論的地方。
第一,鼓勵更多市民延長工作年期。觀乎日本、韓國抑或新加坡的五十五歲以上男女性工作比率,依次為78.3%及60.5%;69.1%及57.8%;70.4%及58.1%,均顯著較香港的61.7%及37.7%高出一大截。可以看得出,年長人士繼續留在職場根本是全球大勢所趨而非香港所獨有,且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現代人對健康的關注,六十來歲而身體壯如盛年者比比皆是。因此,如何將港人的退休年期延後,增加勞動力,減低人口老化所帶來的影響,將成為社會要探討的一個課題。
第二,擴大輸入外地勞工。文件列出的資料清楚顯示,香港近20年的建造工程完成量隨時間不同而出現甚大的波動,例如是最高位的1997至98年度近2000億,以至最低位的2009至10年度僅1000餘億。因此,刻下出現的建造業工人短缺,極有可能只是因為十大基建相繼上馬而出現的短暫情況,如若我們現時一味培訓大量本地工人去滿足刻下的需求,那麼十年後當建造工程減少的時候,這批工人豈不是要承受失業的風險?因此,輸入外勞似乎是一個彈性處理現時出現額外勞工需求的方法。這在筆者上一篇文章中已有所述及,在此不再重覆太多。
第三,提供經濟誘因鼓勵生育。相對「鼓勵更多市民延長工作年期」及「擴大輸入外地勞工」兩項可即時見效的措施,「鼓勵生育」則可算是一項長遠投資。香港的生育率偏低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諮詢文件開首數頁的圖表已清楚顯示香港的總和生育率在所列出的七個發達經濟體系中敬陪末席。較為特別的是,文件針對鼓勵生育,提出了提供直接補助或津貼一項供大家討論,預料這個建議將來或多或少會引來爭議,部分意見會擔憂這些補助對決定不生育的納稅人造成不公,因此,大家理應在現階段便積極討論,先尋求一個較初步的共識。
縮窄討論範圍將有助尋求共識
當然,諮詢文件還就鼓勵女性料理家務者加入勞動市場、加強年輕人職業教育、推動新移民及少數族裔加入勞動人口行列、以至是鼓勵移居外地的港人回流等作出了陳述。上文僅僅就筆者個人認為最值得討論的重點提出了較具體的關注。
「人口政策」這四個字,可以說是空泛得很,與其作無方向的討論及把目標定得太高太遠,倒不如把主軸聚焦在一個主力範疇上,再推而廣之去到其他範疇。且近年社會屢屢在討論各項議題時出現嚴重的政治化爭議,已顯示出綑綁式討論絕對無助事情的進展。因此,今次政府拋出的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以人力資源作為討論的主軸,也確實是實事求是的做法。
現在,正正是港人上下齊心一把,就文件內一些徵詢意見尋求共識的時候。
圖:si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