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政府最新的公布,現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梁鳳儀已請辭,並將於明年1月1日起生效。消息甫一公布,個別媒體便煞有介事地以梁振英任內「第五位跳船高官」去形容梁的辭職。
然而,值得留意的是,政府同一日其實亦宣布,前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前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總裁劉怡翔將接任梁鳳儀的副局長職位。且一直懸空的發展局副局長職位,也覓得資深工程師馬紹祥上任。總括而言,問責高官今次是「兩入一出」,且正如特首梁振英所言,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的職位上,是做到「無縫銜接」,並說明社會上仍然有很多有能力、有志服務社會的人願意在政府工作。
誠然,部分媒體選擇以「高官跳船」的較負面角度形容事件,而不選擇以「人才上船」作重點,多少也與香港長久以來報憂不報喜的文化有關。不過,以「第五位跳船高官」去形容事件,卻著實有點不符合實情。
「跳船」之說得啖笑
依據媒體的報道,連同梁鳳儀在內,其餘四位「跳船高官」包括發展局局長麥齊光、發展局長政治助理何建宗、勞工及福利局長政治助理莫宜端、以及政務司司長政治助理張秀麗。
眾所周知,麥齊光是於出任發展局局長後不久因為捲入申領房津風波,在被廉署拘捕後才宣布辭職。這件事上,麥齊光顯然是基於難以圓滿履行職責而負責任地「下船」,而並非因為特區政府有何不妥而「跳船」。
至於作為發展局長政治助理的何建宗,則因為沒有就家族公司華仁行化工廠持有古洞廠房用地作出恰當申報,所以需承擔責任辭職,橫看豎看也同樣不是因為政府這艘「船」有問題而「跳船」,充其量只可以形容是「黯然下船」。
另外,莫宜端辭任勞工及福利局長政治助理時,已明確表態是在「母親」及「全職政府人員」之間作出取捨,及後她以兼職受聘於子女就讀的學校擔任助理總監,亦稱得上是「後語對得上前言」,謂之「轉船」似乎是較貼切。
政務司司長政治助理張秀麗則表明請辭是希望多點時間照顧年邁的母親。由於張秀麗離開崗位才不足一個月,至今亦未有關於她的新動向,要斷言她是否「跳船」似乎是言之尚早。
再看今次梁鳳儀辭職,政府在同日已公布接任人選,在在顯示出這絕非有人「突然跳船」,而是一次相當妥善的人事交接。若特區政府是「船」,此情況可稱之為「船員更換」。
問責團隊歷來最齊人
最重要的是,若問責班子真的出現所謂的「跳船」情況,那麼,這就代表著特區政府這艘「船」存在極大不穩性及令人失去信心,按道理肯定沒有人會不顧自身去「上船」。不過,事實卻剛剛相反,打從今屆政府宣布公開招聘副局長及政治助理至今,我們可以看到社會上不少有能之士均頂住鎂光燈的壓力,公開表達出有意「上船」的意向。試問,又有誰夠膽質疑,現屆政府的政治任命官員班子,不正正是梁振英所言,是歷來人數最多和最齊的一屆嗎?
因此,從客觀角度去看,「高官跳船」根本並不存在。作為社會公器的傳媒,在報道高官的去留時,也理應更理性持平並減少渲染,否則,就不免顯得有點失實了。
圖: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