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明已向美國國會提交報告,稱香港「不再擁有自治」,因此「不保證」美國將繼續「賦予」香港特殊經濟地位的待遇。政治問題用經濟施壓甚至經濟報復來處理,一向是美國政客的慣常做法,為何美國在不商不量之下就要擺出架勢搞香港?當然是意圖迫使中央在訂立「港區國安法」問題上讓步。不過今天下午,全國人大會議高票通過立法決定,訂立「港區國安法」,一定會做!那麼香港是否就必定會遭受來自美國的嚴重經濟衝擊?筆者對此其實相當有保留。
蓬佩奧的表態,「不保證」三個字可圈可點,在筆者看來,除了擺姿態之餘,也留下迴旋餘地,同時把「波」交到總統特朗普手裡。退一步講,就算特朗普採取「強烈回應」,可以操作的「空間」實際上又有幾多?筆者留意到,美方表態一出,確實引起不少港人擔憂,例如有人擔心香港的經濟地位不保,有人擔憂投資、營商環境變差,還有商界立法會議員擔心,若然美國採取最極端的手段,甚至可能連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都受影響。種種憂慮,筆者可以理解,但問題是,美國真的能做到這一步?
經濟雙刃劍 美難獨善其身
首先,關於聯繫匯率制度,雖然的確是港元與美元掛鉤,但這一制度既不經由美國批准,也不是美國制定,而是由香港的金融管理部門制定、執行及管理。簡單而言,維持聯繫匯率機制是通過貨幣之間的「進與出」,但大家不要忽略,美元不止是美國才有,如果美國可以極端到連兌換美元都禁止,那麼美國自己又是否承受得起?
關於香港的特殊經濟地位,筆者要指出,蓬佩奧說錯了一點,這地位不只是由美國單方面「賦予」,而是在「一國兩制」下由中央賦予,同時《基本法》也早訂明香港是單獨的關稅地區。當然筆者不否認,任何經濟對壘、「制裁」甚至金融戰、貿易戰,在當今大環境下,香港以至內地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但經濟問題,從來都是雙刃劍,美國「開打」,自己絕不可能獨善其身。美國單是每年從香港,就賺取大約300億美元(約2,400億港元)的「第一順差」,而且筆者看報道,根據美國自己的數據,有1,200多家美國公司在香港開展業務;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就向香港出口了63.6億美元的商品…
社會沒有穩定 一切無從談起
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稱,歡迎任何在香港及中國大陸的美國公司搬回美國,華府將竭盡所能為他們支付搬遷費用。這一招又是擺姿態,重點在於,在利益為先的商業世界,這些看中內地和香港市場的美國公司,又真心願意為了那點「搬遷成本」搬回美國嗎?更重要的問題是,美國一心搞衰香港,對自己國家的公司、企業又有什麼好處?尤其美國現在無論是疫情還是經濟,都自顧不暇,又能承擔多大的經濟衝擊?
筆者認為,對於香港的前景和「錢途」而言,最難以承受的衝擊,恐怕是由國安漏洞衍生的社會動盪,歷史經驗讓中國人深明一個道理,唯有穩定,才是一切發展的大方向;中央訂立「港區國安法」,深意正在於此。
原圖:新華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