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爭議仍然未止息,盲反派政客以及反修例人士繼續擺出「全面開戰」姿態,新加坡前外交官比拉哈里.考斯甘(Bilahari Kausikan)就撰文評論事件,斷定反修例者最終「一事無成」,又指香港缺少的並非「民主」,而是「治理」。讀畢其文章,筆者發現當中有兩點頗值得留意,第一是近日不斷發生的暴力行為,使人懷疑香港的特點:穩定和法治正加速消失;其二則是房屋問題引發的社會後果值得關注。筆者認為這兩點帶出了一個訊息,就是香港不能再受破壞。
暴力衝擊令人懷疑香港法治
比拉哈里.考斯甘在其文章提到,現在即使是中國內地三四線城市也能與世界有着直接聯繫,香港現時只不過是中國眾多城市之一,當然還有一些優勢,但持續的示威及暴力,使世人對香港政治穩定和法治產生懷疑,並令香港僅餘的特點加速消失。比拉哈里.考斯甘又指,現時香港有很多青年上街,是因為他們有挫敗感,百姓幾乎不可能買到房屋,甚至連體面一點的房屋也租不起,其引發的社會後果,遠遠超過住房問題。
比拉哈里.考斯甘這位新加坡前外交官的文章,正好切中香港問題的要點,就是香港再經不起因暴力行為而帶來的破壞,社會亦有極嚴重的房屋問題仍未解決。在這前提下,各方應該放下紛爭,先尋求共識解決與我們最切身的社會問題;事實上,比拉哈里.考斯甘所說的,也是筆者心中所想的,年輕人因為要爭取自由等等而上街,這是部分原因,他們潛藏於心底最不滿的地方,或許是無論如何努力,都像不能置業,挫敗感不斷累積,當社會有爭議性問題,他們走出來時自然就有更大怨氣。
法治民生經濟 無一倖免
至於社會穩定和法治的問題,有論者認為近日的示威、暴力行為尤如將香港變成「無政府狀態」一般,筆者認為情況未至於此,不過個別示威者的行為,確實已踰越了法律界線,如今香港的情況,在外人看來就是一個「亂」字,這不但令外國投資者或對香港卻步,即使是香港人是否要在香港繼續投資、增加投資,亦成疑問。最近,就有報道指出因為一連串示威行動,香港的旅遊業、酒店業以及零售業已受到一定打擊,長此下去,香港經濟會否停滯不前甚至倒退,也為未知之數。
故此,筆者認為要解決社會穩定、法治信心以及其他社會問題,就是各方應停止紛爭甚至抗爭,把精力都聚焦在與自身息息相關的社會問題,包括房屋、醫療甚至退休保障等民生問題。坦白說,既然政府已明確表示《逃犯條例》修訂已經「死亡」,再以抗爭手段脅逼政府要做甚麼、不做甚麼,只會令香港「更傷」。
原圖:鳳凰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