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會大比數否決「脫歐」協議,令英國前景極不明朗,到底是再舉行公投、硬脫歐、延遲脫歐以至繼續留歐,仍是未知之數。一手推行「脫歐」方案的英國首相文翠珊未來數日需要提交「替代方案」,而由其領導的保守黨政府亦將面臨政敵工黨提出的不信任動議。英國作為民主制度成熟、擁有「光榮歷史」的國家,如今竟因為脫歐問題亦國內「分崩離析」,實在令人唏噓;可以預計得到,一日不能在「脫歐」問題上取得共識,英國的未來仍然是一片黯淡。
一切源於政治炒作?
「脫歐」問題源頭,來自英國部份政客不斷炒作「歐盟之禍」,在「脫歐公投」期間,支持「脫歐」的政客發起行動,甚至出動紅巴士渲染「脫歐」的好處,內容屬於誤導和虛假的陳述不少,包括稱「脫歐」後英國可以省回數以十億港元的公帑作英國國內的公共開支,「肥水不流別人田」、不用平白令歐盟其他成員國受惠云云。結果,「撐脫歐」政客如願以償贏得公投,惟英國國民隨即發現,「脫歐派」投票前種種「承諾」全部「跳票」,原來,一切都只是「脫歐派」不負責任的政治宣傳,至於「脫歐」爛攤子,留給英國政府去處理好了。
因為部份政客不斷煽風點火,迫使英國政府要要在連應對方法都未想好的情況下舉行公投,其直接後果,就是令英國和歐盟兩者都拖入窘境;北愛和愛爾蘭的邊界如何處理?原本自由流動的歐洲人,在英國「脫歐」後又如何自處?還有,歐盟原本就標榜為單一市場,將來英國「脫歐」後,這個「市場」會有甚麼改變?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之間的各樣稅務安排又將如何處理?凡此種種,其實再今仍未有非常清晰的答案,更遑論是兩年多前舉行「脫歐公投」之時?
英國不再「光榮」
從政治力量的角度考量,英國脫離歐盟,除了脫離了「歐盟一體化」、融合以及一同發展的大局,對其自身經濟發展有影響之餘,筆者質疑無論英國是「硬脫歐」還是「軟脫歐」,英國在歐洲還可以有多少話語權?曾經叱吒歐洲甚至全世界的英國,如今國內搞得「四分五裂」,外交又搞到吃力不討好,甚有走向衰落之勢;當年因「光榮革命」而進步起來的政制,如今卻變成把英國弄得焦頭爛額,不禁令人唏噓。 英國的經驗,實在值得香港借鏡,任何未有社會普遍共識的政制、政策改動,最終只會為當地人民帶來災難性影響,故此凡是涉及社會改革的安排,主事者都必須深思熟慮,輕舉妄動,最終只會「車毀人亡」。
圖片來源:文匯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