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世界任何一個主權國家而言,爭取跟其他主權國建立外交關係,其實只是應有之義。近日,薩爾瓦多正式宣布和台灣地區「斷交」,改與中國大陸建立正式外交關係,這是台灣地區近兩年所失的第五個「邦交國」,台灣的總統蔡英文知悉事件後,立刻疾言厲色批評中國大陸「打壓」,又聲言「愈打壓只會愈團結」云云。「打壓」?蔡英文是太天真,還是在推卸責任?外交從來都是利益和實力的角力場,哪有所謂「打壓不打壓」呢?
不斷增加邦交國是常態
蔡英文出任台灣的總統兩年,五個原先和台灣地區「建交」的國家先後跟其「斷交」,改為承認中國大陸為「中國」的代表,並且與其建交。每一次出現類似情況,蔡英文都推說是遭到中國大陸「打壓」,偏偏大量台灣綠營支持者和香港盲反派人士信以為真,認同中國大陸是在「打壓」台灣。對此,我們必須先釐清一點:中國大陸爭取和非邦交國建交,為何會是錯事?另一方面,為何台灣地區可以爭取國際承認,但中國大陸就不可/不許積極增加邦交國?
中國大陸本身就是一個「正常國家」,早於1971年已經獲聯合國承認為聯合國內「中國」的代表;發展至今天,中國大陸已經有接近180個邦交國,數量雖然不少,但其地位至今仍未獲世界所有主權國家所承認。好了,既是聯合國所承認的國家,也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那麼想繼續爭取全球所有主權國家承認和建立正式外交關係,根本就正常不過,亦是中國大陸政府的責任所在。蔡英文口中的所謂「打壓」,其實就是這麼一回事。
外交就是利益「戰場」
每一個主權國家決定是否跟另一主權國家建交,總有自己的盤算考慮;有些是為政治理由、有些是為爭取國際承認、有些是為了獲得援助等,理由林林總總,但說穿了還是「利益」二字。老實說,若跟某國建交對自身沒有任何好處或利益,「建交」當然亦無從說起。台灣地區的「邦交國」沒有索取利益嗎?別說笑了,早前西非國家布吉納法索宣布與中國大陸建交、跟台灣地區斷交後,台灣地區所餘不多的「邦交國」之一海地便立刻「獅子開大口」,開出1.5億美金的「帳單」,要求台灣地區直接協助改善該國缺電問題。最終台灣地區政府還不是乖乖坐下來和海地商討?
與其說中國大陸「打壓」台灣地區的國際生存空間,蔡英文何不先反求諸己,問問自己的施政是否得到台灣人民的認同?台灣最近一項由深綠背景組織「台灣民意基金會」所進行的民調顯示,台灣民間對蔡英文施政的「不贊同率」高達49.9%,而單計人民收入,台灣地區亦有70%「打工仔」每月收入不到50,000新台幣(約港幣13,000)。自己施政成效不彰,人民收入水平又欠佳(台灣地區物價多少,大家心中有數),卻只懂製造遭別人「打壓」的假象,務求做到轉移視線的效果,台灣的總統蔡英文,就是這樣的一類人。
原圖:蔡英文Faceboo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