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兩名泛民大佬陳方安生及李柱銘赴英「求援」之行敗興而返之際,最新一批被揭露的資料就顯示,在過去兩年間,大批泛民政黨及政客共收受壹傳媒老闆黎智英多達4000萬,當中僅陳方安生及李柱銘兩人,就曾以私人名義分別收下350萬及30萬元。
即使香港沒有政黨法,政黨及政客不受規管,不需要申報所收受捐款;然而,當捐款人是傳媒大亨而數目又是這樣巨大時,收受捐款的政客所作所為引發公眾質疑也是必然的事。
基於公義為《蘋果》出頭?
回想陳方安生及李柱銘今趟赴英之行,除了向英國副首相克萊格及國會議員「控訴」中央打壓港人及白皮書損害一國兩制外,其中一個發言重點,乃是以爭取公義的姿態在會上聲稱新聞自由受到衝擊,更煞有介事地表示有銀行在個別媒體抽廣告。陳李所談及的「抽廣告事件」,顯然是黎智英旗下《蘋果日報》早前在無證無據下宣稱受政治打壓,有包括銀行在內的商界企業「抽廣告」,字裡行間更將矛頭指向特首梁振英。
猶記得當天在英國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舉辦的公聽會上,陳方安生及李柱銘談及新聞自由受衝擊時說得繪影繪聲,但當有國會議員質疑他們能否拿出證據時,他們卻稱得上是「支吾以對」,可謂全憑感覺。
如今,陳李二人被揭發近年一直收受黎智英的巨額捐款,縱然沒有證據證明兩人是「收錢做事」,但此筆款項的收與授一直秘而不宣,再結合整件「告洋狀」之事去看,又怎不令人心生疑竇?
值得一提,跟巨額捐款同一日被揭露的一批信件,顯示《蘋果日報》早於2004至2005年起,先後有多間大集團停止在《蘋果日報》落廣告。若然這是事實,那麼,今年中《蘋果日報》聲言受梁振英政治打壓而出現「抽廣告潮」,便顯然不合邏輯,皆因所謂的「抽廣告」情況根本一直存在。
黎智英留下多個疑問
更令人訝異的是,被揭露的捐款文件又顯示,每當社會的有重大政治議題出爐或政治行動舉行前,有關捐款也會在相若時間送到各個政黨及政客手上,這究竟是出於巧合抑或出於默契?
誠然,要把新聞看得通,絕不能只看單一事件,而需要從宏觀角度多看多想。上文所提到的多個疑問,確實值得大家仔細思量。
原圖: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