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剛公布全球競爭力年度報告,本來排名第一的香港,龍頭位置被美國所取代。值得留意的,是香港雖然在「政府效率」和「商業效率」效率都排名第一,但「基礎設施」方面的排名則由第20名降至第23名;另一方面,報告又指出香港在成本、勞資關係和「研發文化」方面都有待改善。筆者認為,香港的競爭力儘管依然排在世界前列,但如果「不思進取」,因各種爭拗而停滯不前,競爭力或許就會繼續下滑,最終影響到市民的福祉。
盲反派拉香港「後腿」?
如果細看IMD的評分準則,會留意到所謂的「基礎設施」,共包括「基本基礎設施」、「科技基礎設施」、「科研基礎設施」、「衛生與環境」以及「教育」幾方面;筆者認為,本港的「基礎設施」排名下跌,或多或少都與政治相關。以「基本基礎設施」為例,近年盲反派屢屢在立法會內拖延會議、「拉布」,審議民生議案以至基礎建設的方案時,往往就算議案獲得通過,都被盲反派拖延了一大輪時間,但「時間」是不等人的,把本港的建設工程「拖下去」,一來增加成本,二來影響建設進度,這亦是市民開始厭惡政客在立法會玩「拉布」的一大原因。
至於「科技」、「科研」等基礎設施問題,筆者甚至可直接痛斥盲反派是拖延本港創科發展的元凶;上屆政府未上任時已力推創新科技局,但盲反派三番四次把創科局「拉倒」,結果創科局要在上屆政府上任三年多後才能正式成立。須知道,在創新科技的領域,幾乎每兩、三年就是一個「世代」(Generation),盲反派磋跎本港創新科技政策的兩、三年,對香港而言已經十分「傷」!
民生、發展「優先」
除了創科局外,近日談得沸沸揚揚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同樣是香港大力發展創新科技的機遇。深圳市的創科發展成績已經有目共睹,而大灣區城市之一的惠州亦是朝著「廣東矽谷」的方向發展,香港若能與其他大灣區優勢互補,創新發展定能更上一層樓,偏偏盲反派及其喉舌傳媒其不以為然,不斷唱衰和詆毀大灣區,試問在此情況下,香港的創科發展怎可能不是困難重重?
當盲反派「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聲稱甚麼香港人、本土「優先」之時,筆者認為香港市民真正需要的「優先」,是民生「優先」以及發展「優先」。今日香港之所以如此安定,例如經濟向好、失業率低,是因為上一代香港人把把「基礎」建設好;倘若盲反派不斷在拖香港「後腿」,當有一日香港競爭力不再的時候,盲反派可以繼續搞政治、破壞,但付出代價的卻是全香港市民。想到這裡,實在教人不得不憂慮。
原圖: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