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來說「洗腦」者 便是「洗腦」人
【鐵筆錚錚】來說「洗腦」者 便是「洗腦」人

近日接二連三爆出涉及「教育」的爭議,時間之巧合,令人不禁起疑。到今日,盲反派喉舌傳媒《生果報》刊出一篇題為〈林鄭化整為零 暗推洗腦教育〉,「操盤人」目的呼之欲出,原來是想炒作根本不存在的所謂「洗腦」教育,藉以挑動香港家長神經,複製「反國教」一役的種種,藉以撈取最大的政治紅利。「反國教」後,「洗腦」儼如成為盲反派必殺技,然而幾年過去,香港市民是否應該撫心自問,所謂「洗腦」真的存在嗎?

無風起浪炒作「洗腦」

要了解《生果報》那篇文章的內容,只要看看頭幾句已經一目了然:「政府有意檢討高中通識科,網上又有人找到教育局網站小學普通話課程配套資料中一篇文章,提到粵語非母語的說法,加上之前政府修改教科書中主權回歸用字爭議……」。通識科、粵語非母語、教科書用字,接連出現的爭議,固然令家長神經緊張,但若大家深入了解事件底蘊,就會得知,所謂「洗腦」只是無中生有的指控。

首先,關於政府「有意」檢討高中通識科,其實大家知道「通識科」推出至今,已經存在多少年了嗎?答案是九年,一個學術科目推出九年,政府委任專家小組檢討課程設計和內容,根本是應有之舉,試問世界有哪一個學科課程是永恆不變、不必檢討的?另外,教育局官員已經澄清,通識科檢討小組至今都未有結論,政府當然亦未收到報告,連「是否要改」或「如何改」都未知道,請問一句所謂「洗腦」一說是從何而來呢?

回到文本 從無貶損粵語

第二,關於「粵語與母語」的爭議。筆者不少朋友,甫聽到有人說「粵語不是母語」立刻怒火中燒,瘋狂發文批評教育局想「消滅粵語」云云;大家因為對粵語有感情而憤怒,當然可以理解,但大家發文批評前,又有否理解事件來龍去脈?

涉事的學術文章,來自教育局網站2013年輯錄的25篇涉及普通話教學分享及學者觀點的文章,其中引起軒然大波、來自學者宋欣橋文章的一句「粵語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母語』」,被斷章取義炒作並質疑是官方立場。但文章說什麼的呢?作者其實嘗試為「母語」作嚴格定義,並指出港人的「母語」是漢語,而無論普通話、廣東話或其他方言也屬於漢語,所以方便區分,他提出了「母言」來形容「粵語」或其他方言。希望以此為基礎進行學術討論。

翻出五年前文章 繼而斷章取義

宋欣橋由始至終沒有貶抑過粵語的地位,更從來沒有提出將普通話取代粵語,更不能得出政府欲借此「消滅粵語」的結論。充其量只是參考文章一篇,在二十多篇上載的文章,也有其他談粵語的觀點。翻出一篇五年前上載供教師參考的文章,斷章取義說教育局想消滅粵語,不是炒作是什麼?

最後,關於修改教科書用詞一事,率先披露事件的媒體其實亦有報道,有關修訂是由一個專責評委員會提出,委員會由教育局人員、校長、教師和學者組成,評審時委員會並不知道評審的內容來自哪一個出版社、出版社亦不知道委員會名單,以確保不會出現利益衝突和不當影響。當然,委員會提出的意見不是金科玉律,大家都可以用學術角度與其商榷,但既然這套機制已經沿用多年,盲反派有必要事事都提升到「政治」層次嗎?

學術爭辯可以 推到「洗腦」卻是不必

委員會成員名單雖然保密,但教育局的大門卻在打開,社會有不同意見、用學術角度提出就可以,這和「洗腦」有甚麼關係?《生果報》將之和「洗腦」拉上關係,明顯只是憑空推論,沒有理論基礎可言。

《生果報》列出上述三大項「爭議」,藉以印證特區政府正推行「洗腦」教育,但正如筆者所言,當回歸到原始資料和完整文本的時候,卻可以看出完全不同版本的「故事」。還是那一句,接二連三炒作教育相關議題、營造「洗腦」的氣氛,時間上、實際上、道理上,真的一點都不值得香港人懷疑?複製「反國教」行動,製造社會對立不安氣氛,最終得益的會是誰?《生果報》戮力搖旗吶喊、製造社會矛盾,得益的又是誰?答案相信已經很明顯吧。

原圖:RTHK

其他觀點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