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行無常】增便利人流措施 香港人才池輻射大灣區
【諸行無常】增便利人流措施 香港人才池輻射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即將公布,勢必進一步推進實質性專案在區域落地,加快各城市間的協同發展。大灣區發展的其中一個主題是創新,而創新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人才。就便利大灣區內的人才流動,身兼全國人大代表的騰訊主席馬化騰近日又再提出,政府應考慮推行粵港澳三地通行的電子身份證「E證通」,以簡化出入境手續和促進人才流動。馬化騰的建議,實在值得社會進一步探討,以免浪費大灣區難得的機遇。


利用一小時生活圈


馬化騰的建議,無非是覷準「高質素人才」乃大灣區發展成敗關鍵此一因素;的確,大灣區十一個城市共通的身份證,代表城市之間的出入境手續將大大減慢,從而促進人才流動;另一方面,憑藉「一國兩制」和高度國際化優勢,香港可以吸引更多國內外專才,從而凝聚一個高質素的人才池,滿足區內其他城市的人力需求,在一小時生活圈的概念下,人才可以在區內自由流動,包括工作和生活,令整個灣區的創新力得以提升,也為港人帶來更多發展機會。


香港作為一個高度國際化大都會,相對內地城市的生活,部分外國的人才可能較容易適應在香港生活,這有利於把國內外的優秀人才吸引過來,而透過香港與深圳的聯繫,為這批人才提供發展高新科技產業的環境。當港深在落馬洲河套區共同發展的創新科技園建立起來,建立重點創科研究合作基地,以及相關高等教育、文化創意和其他配套設施,吸引國內外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進駐,對人才的吸引力就更大。


吸引高質人才來港


最近就有消息指,中國科學院亦在爭取在香港建立「大灣區創新研究院」,選址在落馬洲河套區;若果成事,定可透過在香港成立不同領域的創新協作中心(如大數據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等),把國外的優秀人才吸引到來,培養相當規模的技術人才。有了高質素的人才群,既可為香港的高新產業發展注入動力,同時在最新公布鼓勵港人在內地發展的措施推動下,能為大灣區城市群發展提供高質素的人才池。


總括而言,各種可以便利人才流動的措施,包括馬化騰提出、大灣區十一個城市可以共用的電子身份證、簡化稅務安排(包括港人在內地工作的雙重徵稅問題)、生活配套(如在大灣區城市的置業安排)等,均影響到人才是否願意到灣區發展。筆者實在期望中央政府推行更多便利人才流動的措施陸續出台,進一步發揮人才配對的效益,讓香港的人才池更好的為大灣區創新出力。


圖片來源:大公網

其他觀點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