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會議將於明天(20日)閉幕,在眾多議案中,有關國家治理體系的改革為各方關注的重點,全國人大今次有兩大決定,包括成立「國家監察委員會」以及推動國務院機構改革,兩項議案都切實回應了國計民生的最新需要,也展現出中國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決心。
成立超級打貪機構
今次全國人大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中,重點之一是把新的反腐機構「國家監察委員會」寫入憲法,確立它的法律地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建國指出,通過立法方式保證依法治國,要形成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制,「國監委」成立後,其地位與國務院「平起平坐」,兩者同屬正國級機構,可見中央政府對「監察」二字是何等重視。
由於「國監委」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即獨立於國務院,有權調查所有公職人員和機關,因此亦被喻為內地版的「廉政公署」;有分折指「國監委」作為「超級打貪機構」,未來工作肯定是任重道遠,過去五年,國家著力「打貪」,法院共審結貪污賄賂等案件近20萬宗、涉及超過26萬人,其中省級以上幹部有101人、廳局級幹部810,反腐肅貪的成績有目共睹;隨著「國監委」成立,監察工作在成果上再加倍力度,務求把更進一步打擊危害到百姓利益的貪腐問題。
國務院機構改革 回應民生新需要
另一方面,全國人大日前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則是更為複雜的議案。作為改革開放以來的第八次政府機構改革,是次方案進一步精簡政府架構,將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涉及多個職能重整,包括取消監察部,將原有職務併入新成立的「國家監察委員會」。
正如剛當選國務院副總理的劉鶴早前在《人民日報》撰文強調改革的必要性,以往國家的確有黨政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等問題,「一些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不夠科學,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問題顯露,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央政府深明問題所在,當然不會置之不理,經多年醞釀後,終催生了今次的大改革。
國家準備「走出去」的布局
這次國務院架構改革,筆者認為當中有兩處特別值得大家留意。首先,為了加強對移民及出入境管理的統籌協調,國務院轄下就組建移民管理局;在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國外有不少人才、專才就到中國工作甚至移民到中國,新組建的移民管理局,反映國家重視外來人才,而且打算作出系統化的管理。另一值得留得的改革,就是組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有關合作署就如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一樣,將會擔起橋樑角色,協助國家的援助外國工作,在「一帶一路」的國際倡議下,有關合作署的成立正切入了國家發展的新需要。
原圖:新華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