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行無常】只以鐵路為骨幹?
【諸行無常】只以鐵路為骨幹?

港鐵東鐵線昨日發生訊號故障,全線停駛了接近兩小時,令新界東至九龍出現交通大混亂,有乘客被困車廂、有乘客「冒死」行路軌離開,巴士站、的士站人潮「逼爆」,不少市民也怨聲載道。其實,港鐵不時發生故障,去年8月觀塘線因信號故障,影響列車服務逾10小時,亦使九龍東交通陷入大混亂,而東鐵線過往亦試過要全線停駛。對於港鐵每次發生故障都有造成「大混亂」,筆者質疑,「以鐵路為骨幹」的交通運輸政策,果真「滴水不漏」嗎?在港鐵發生故障時,又有其他交通工具可發揮互補作用嗎?


鐵路為骨幹的運輸政策


特區政府於2000年左右公布「以鐵路為骨幹」的交通政策,其後公布的交通策略或方針也是以鐵路為主導,而巴士、小巴則成為「輔助」交通工具。對於港鐵的快捷以及方便性,筆者絕對不會質疑,而它的「穩定性」相對亦較高;不過,倘若港鐵遇上故障或者意外,整條鐵路線可能就會陷入癱瘓,市民即使轉搭其他交通工具,其他交通工具亦會因為「承載量」問題,繼而使整個區域的交通出現混亂。


另一個問題,就是有關鐵路的「承載量」問題,由於各區尤其是新界區的人口逐漸增加,不少鐵路線諸如東鐵線、西鐵線已接近飽和,曾有報導引述北區的居民指出,明明羅湖、上水站之後,粉嶺已經是第三個站,但在粉嶺上車的乘客總是沒有位坐之餘還要迫得像「沙甸魚」一樣。故此,鐵路無論是遇上故障抑或其本身「承載量」問題,政府以至鐵路公司都必須正視。


加強巴士、小巴載客功能?


「以鐵路為骨幹」的交通運輸政策,在「無事無幹」的時候,整個交通網都可以運作如常。可是,一旦任何一條鐵路線遇上問題,幾可肯定數以萬計的乘客立即會「一籌莫展」,不知如何到達目的地。筆者雖然並非「巴士迷」,但一直認為巴士、小巴其實可以與鐵路發揮「互補」功能,倘若鐵路發生故障或意外,巴士、小巴可進一步幫助鐵路做好分流的工作,前提為巴士、小巴線的目的地可以更「多樣化」、班次可隨時加密;相反,倘若是巴士、小巴遇上事故,乘客一樣亦可以馬上轉乘鐵路。巴士以及小巴的功能,其實不一定只是輔助角色。


有巴士公司數年前開始在各區推出「巴士路線重組計劃」,不同地區都有重疊或效益不佳的巴士線被取消。對於已取消的巴士線,要重新規劃當然有困難,但筆者認為依然值得一試,以完善不同地的交通。至於政府、運輸部門在未來規劃新社區的交通配套時,會否考慮在鐵路、巴士與小巴作互補,使社區不會因為某一交通工具出現事故,就變成「孤島」?


原圖:Takungpao

其他觀點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