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自己有廉署內幕消息的民主黨議員林卓廷,今次又「爆」出「竊聽風雲」?他批評,近年執法部門申請「竊聽」的數字下降,懷疑因大家想「少做少錯」,寧願放棄申請截取通訊或監聽許可,實在是名副其實「斷估無痛苦」。如此解讀執法部門「勾線」數字減少,簡直是「神邏輯」!不過,筆者覺得林先生今次是「抽錯水」,因為市民關心的是自己有否被不合理「勾線」和現行制度對執法部門「勾線」是否有足夠制衡,與申請數字多少無關。或許有市民不想執法部門「勾」那麼多「線」呢!敢問林卓廷是否捉錯用神了?
一時批無監管 一時指監管令人卻步?
根據林卓廷的說法,他懷疑不少執法人員抱着「少做少錯」心態,擔心監察時稍有犯錯,會遭到警告甚至革職,因而放棄申請截取通訊或監聽,變相削弱查案力度;林卓廷又「爆料」,指自己任職廉署期間,就曾經提出申請但被上司以高風險為由推卻。筆者認為,林卓廷的說法其實頗為古怪,在有關截取通訊的條例生效以前,盲反派就經常指出執法部門監聽的權力大,應要立法規管云云,到現在監管制度獲確立,他又稱法例令執法人員卻步,那麼到底他是支持還是反對?
老老實實,作為一個代表市民的代議士,林卓廷的「炮口」明顯「對錯焦」。在有關報告呈上立法討論時,立法會議員理應關注的,是法例能否做到足夠的監管與制衡(Check and Balance),無論是警隊抑或其他執法部門,有沒有依法申請截取通訊、監聽,確保執法人員合法、合理地執法,或者有沒有執法人員濫用申請程序等等;但林卓廷一看到有關申請宗數下跌,就自行猜度出一個「故事」來質疑政府,敢問林卓廷,你有實質證據嗎?
林卓廷貫徹「老作」本色?
申請截取通訊、監聽的宗數下跌可以有很多原因,例如罪案減少等等,筆者不知道林卓廷如何導出「申請手續」或令人執法人員卻步的結論,是他廉署工作的經驗?如果是過往工作經驗,林卓廷所指的個案是真的,還是他「老作」呢?如果個案是真的,這代表林卓廷又再洩露廉署機密嗎?又或者,如果林卓廷的質疑是基於他對數字的猜測而沒有任何實質證據,那麼他又是「憑空想像」、指責他人嗎?難道盲反派、林卓廷的議事作風,就是不理「三七廿一」,總知就要找藉口質疑政府,爭取傳媒「鎂光燈」的注意?
在筆者而言,林卓廷早已是誠信破產的政棍,從「釘書健」、廉署李寶蘭以至UGL協議等事件,都看見他在無證據下胡亂指控、攻訐他人的無賴手法。議員議事,要以事論事;而以事論事,則要基於實質的理據,林卓廷一味「亂噏」當秘笈,根本就不是代議士應有的作風!
圖片來源:香港電台即時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