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立法會最熱議的話題,無疑是建制派提出修改《議事規則》以阻止反對派「拉布」、拖民生等議案「後腿」;就在有關討論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一向只有「強攻」而絕不妥協的反對派,竟然擺出一副溫和姿態,去信建制派促雙方就修改《議事規則》會面,展開溝通以「化解僵局」,據了解雙方亦已同意成立小組跟進。反對派願意與建制派會面討論《議事規則》當然是好事,但反對派在當中到底有甚麼盤算?會否只是拖延時間的緩兵之計?
雙方會面 難有進展?
筆者相信,廣大市民也樂見反對派願意與建制派展開理性討論,然而要達成共識,近乎是不可能的事;綜觀今次建制派提出建議修改的《議事規則》,包括大會流會後立法會主席可按需要決定何時召開會議以及主席有權整合序列式修訂等,都是針對「拉布」、點人數等而設,而反對派一直視「拉布」為他們在立法會的「最大武器」,在雙方立場南轅北轍的情況下,雙方真的能夠達成共識嗎?
反對派突然釋出善意,筆者不敢斷定他們有何實際目的,但客觀效果是,倘若他們花上一段時與建制派商討而不果,他們再在內委會、立法會大會等對《議事規則》修改展開「拉布」攻勢,建制派的修改《議事規則》計劃或會因時間不足而胎死腹中,所以建制派與反對派討論的前提,除了雙方須在態度開放的情況下討論,建制派也應該訂立一條「死線」,倘若在「死線」前未能與反對派達成共識,為著議會、社會的福祉,建制應及時展開修改《議事規則》的必要程序。
這是輿論戰的鋪排?
事實上,倘若反對派與建制派達成共識,建制派未有提出某些修改《議事規則》建議,是否反對派就不會再胡亂在立法會「拉布」?筆者認為不可能,即使反對派近期因為形勢而在立法會減少「拉布」或點人數,但倘若未有修改《議事規則》而又遇上反對派認為政治敏感的議題,筆者深信他們仍是會「拉布」;如果建制派減慢了修改《議事規則》的進程,隨時後患無窮。
相反,對反對派而言,他們去信讓雙方會面的一招,即使失敗他們也能搶佔輿論。是真想討論,還是拖延,很快便見真章呢!
原圖:RT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