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張崇德與太太劉美娟的兒子出生後不久便離世,原因為有婦產科醫生手術失誤,使小兒子不幸夭折;醫委會人手長年不足,調查遙遙無期,以致一直無法證實其子夭折與醫生失德有關。結果,兩夫婦用花了九年時間、費盡人力物力心血,方為兒子取回公道。醫委會早就該好好改革,可惜在上屆立法會,時任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無理「拉布」,令方案「流產」,新一屆政府上場,方案捲頭重來時其實並沒大改動,梁家騮年多前堅持反對,如今竟變成不反對方案,他當年是否只以政治凌駕專業,磋跎市民以及病人的歲月?
新舊方案 分別不大
翻查資料,無論是上屆政府提出的醫委會組成方案,以至今屆政府提出的方案,基本上並無太大分別,建議的醫務委員會總人數也是32人,經由不同形式選舉的醫生委員也是16名,引用電台清晨節目主持人以至梁家騮本人的講法,組成方法其實沒有太大分別。這令人非常質疑,為何梁家騮在任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時誓要「拉死」方案,而如今又覺得新方案可以接受呢?
再聽梁家騮近期的訪問,教人更加憤怒。梁家騮聲稱,當年政府不願意聽意見,但這是事實嗎?政府不是已經在增加業外委員的同時,確保政府委任人數與選舉選出的委員人數比例維持在1比1 嗎?醫學界當年不是以「不相信政府」、「內地醫生會來港」等矛盾,矢要盲反醫委會組成方案?事實上,醫委會要加入業外人士,即所謂的lay members,就是要增加醫委會的透明度以及運作;以張崇德兒子夭折一事為例,難道梁家騮認為醫委會沒有改革空間,一宗個案要受害人費盡心力處理近十年,過程中完全沒有「醫醫相衛」,令受害人求助、投訴人有困難嗎?
再拖延改革 有損醫生形象
倘若梁家騮去年不「拉布」,我們的醫委會改革方案就可以早一年通過,病人以至醫委會委員也能得益,如今磋跎了一年多的歲月,豈能不怪梁家騮因一己之私,以政治凌駕專業「拉死」醫委會改革。今屆政府重提方案,懇請現屆醫學界議員也好,其他盲反派議員也罷,不要繼續「盲拉布」,令病人及家屬福祉繼續受損!
原圖:RT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