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未上任前,早於其競選政綱中提出重組政府架構,由原來的三司十二局重組為三司二副司十四局,可惜及後泛民由於政治原因,堅拒讓重組架構一事落實,當年其中一個好夢未圓的政策局,正正是資訊及科技局。
事隔兩年,特區政府再度提出設立科技局,名稱並加添了更富進取味道的「創新」二字,即創新及科技局。而在剛過去的周末,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特別為此舉行了特別會議,邀請團體及公眾人士就成立創科局發表意見。在出席的80多名業界代表及公眾人士中,他們大多都表示支持盡早成立創科局。
有與會者直截了當指出香港的資料科技發展「只有種子,沒有土壤」,並舉出了「光籤之父」高錕、著名遺傳學家徐立之等例子,謂這些人均要「出走」才能獲得飛躍的發展。相信不是經提醒,香港大概沒有多少人記得高錕及徐立之原來是在香港成長及求學的「香港仔」。
各行各業均需IT支援
不少公眾人士誤以為設立資訊及科技局,得益的便只有「IT人」,因此便抱著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態度。事實上,在當今世代,各行各業均需要科技作支援,減輕成本、增加效率、有助促銷等基本上已是隨手便可點出的成效。再者,香港地少人多,而資訊科技產業的發展,主戰場卻位處無窮無盡的網絡空間中,不需要大量土地作後盾,對香港來說,這不正正避開了開發土地此一大難題嗎?
在上次政府架構重組觸醮的事件中,部分泛民議員「為了反對而反對」,單純為了針對梁振英而盲目反對政府所做的所有事情,更有議員肆意「拉布」阻撓審議。兩年下來,苦果的是什麼?按業界表示半年已是一代的話,資訊科技業已嚴重落後四代了!
科研投資大落後
猶記得早前有權威報告指出,香港的科研投資僅佔GDP不足百分之一,遠比南韓、日本、台灣、內地等鄰近經濟體為低,至於跟主要對手新加坡相比亦顯然是有所不及。當然,數字不代表一切,但試問又有人夠膽說句香港在科研上的工作相當足夠乎?
如今,我們再獲得了一個推動發展資訊科技發展的珍貴機會。誠如與會者所言,但願議員們「對市民負責,對香港負責,對歷史負責」,放下成見,為了香港的前途,支持成立創科局。
原圖:政府新聞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