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們在鏡頭前後看到離香港不遠的台灣,出現一群又一群的熱血學生希望透過抗爭方式改變台灣。事實上,你與我,均年輕過、熱血過,對於這批年輕人勇於站出來作出抗爭,大家欣賞他們的熱誠,是絕對可以理解的。
然而,激情過後,我們又是時候停一停、想一想,看看事件背後值得思考之處。觀乎學生在抗爭初期僅僅透過靜坐示威的方式表達訴求,到了後來則趁機闖進立法院並佔領拒撤,縱然行為是違法,且過程中亦有公物被破壞,但除了抗拒警察進入的一段時間中行為較激烈外,與執勤的警員基本上仍保持著互相尊重。可以說,在這一刻,縱然法治的底線已被觸及,但執法者鑒於學生的單純,仍是予以容忍寬待。
激進作祟 易致事件變質
不過,事情發展下去,在激進分子的滲入後,學生們竟然為了「搞大件事」而衝擊行政院,打爛窗戶、翻倒疑屬機密的文件、舉起中指拍照留念,所作所為基本上已視法治如無物,且也與佔領行動的原意大相逕庭,而佔領行政院亦逾越了政府和法治可以容忍的底線。無論往後的結果如何,台灣,基本上已輸了慘烈的一仗。今次的事件,在在顯示出只要一小撮激進分子滲入其中,已足以令整個運動變質,和平非暴力只屬一廂情願的想法。
然而,今次的事件,對香港而言卻稱得上極具參考價值。縱觀馬英九政府在服務貿易協議議題上,在事前缺乏適當而詳盡的解說及宣傳,使得坊間的質疑與日俱增,最終才會導致不可收拾的局面,也令好事變成壞事,可見保持施政透明度,何其重要。
法治底線若崩潰不堪設想
在激進勢力於香港滋長的此時此刻,市民大眾實在有必要認清激進行徑只會令事情變得更複雜也更糟糕,即使出發點是好的,最終亦難免會變質。而法治作為全社會的保護罩,一旦被鑿開缺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傳媒方面,在報道事件宜採取持平手法,不應為了吸引眼球而渲染激情。尤其是在今次事件中,服貿協議明明能夠令全台灣受惠,為台灣的經濟窘境解困。偏偏在「佔立」事件發生後,包括香港媒體在內的個別媒體,俱突然來個「大歸邊」,將服貿協議無厘頭打造成大陸向台灣「侵門踏户」的陰謀。事實上,如果大眾有此疑慮,作為負責任的媒體及意見領袖,亦理應為台灣出謀獻策,促請台政府可做點維護本土產業、文化的功夫,以釋疑慮,而非負面地煽風點火。
同樣地,特區政府當局也應以此事為鑑,要保持施政透明度,要用心聆聽民意,要主動與市民大眾溝通。只有政府和市民間真正建立互信,社會才能免於撕裂,免於激進化,才能繼續向前發展。
原圖: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