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人失蹤事件「被恐慌」
書店人失蹤事件「被恐慌」

銅鑼灣書店股東失蹤事件鬧了幾天,鬧出不同版本來。網媒、政客紛紛發揮想像力,製造出種種「被消失」、「被打壓」等等假設。隨著涉事人李波透過台灣媒體發出親筆信報平安,論者又製作出「被銷案」、「被平安」等等言論。結果,港人陷入「被恐慌」氛圍,但說到底,誰可肯定說一句,自己的說法是對的?種種穿鑿附會,對解構整件事有幫助嗎?

政客想煽動矛盾還是尋找真相?

事主本身是售賣和出版被視為內地「禁書」的書店東主,此一身份使事件多添多份疑團。或許眼見今次是挑動兩地矛盾的好機會,一些政客和所謂媒體立場「福爾摩斯」上身,不但為事件作出無界限的「假設」,還在沒有「人證物證」和審判的情況下就作出「定斷」 ;不單繪影繪聲形容事主是被內地公安越境挾走,還無限上綱將「故事」一傳十、十傳百,最終,個別立場偏頗的網媒就以「被回鄉 被致電 被銷案 被平安」等聳人字眼進一步為事件定性。

敢問一句,這「結論」是憑什麼而下?撰寫「報道」者真的知道事件的真相?

特首明言「不能接受跨境執法」

特首梁振英昨日已對事件表達「高度關注」,而警方的調查工作亦在密切進行,現階段任何無建設性的七嘴八舌和胡亂猜測,輕則為調查工作添加不必要壓力,重則會錯誤引導偵查方向。退一步來說,若最終查明事件真的涉及內地人員跨境執法,正如梁振英所言,此乃「違反基本法」之舉,絕對「不能接受」,特區政府有必要根據香港法例作出跟進,秉公執法,自然可彰顯「一國兩制」。

警方調查絕不應受阻

特區政府已經一再重申,高度重視事件,這是理所當然的,皆因事件除涉及人身自由問題外,還涉及「一國兩制」是否被衝擊和破壞。正由於調查工作相當重要,且絕非一時三刻可以完成,作為理性的香港市民,現階段最應該做的,是給予足夠空間及時間讓警方爭分奪秒做好調查。

市民對事件有疑慮,無可厚非,而且正常不過,不過既然一眾香港問責官員已經表明會積極跟進事件,我們還是先將猜疑和恐懼「備案」為佳。畢竟,近年已經有太多事件遭不恰當地「被假設」、「被先審」、「被定斷」,繼而「被恐慌」。

在此,謹希望失蹤者平安,並且盡快讓公眾知道其下落。

 

其他觀點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