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問題」四字近年一直是社會上的熱門關鍵詞,根據最新發布的民調顯示,一半的市民認為土地供應不足是樓價高企的最主要原因。藉增加土地供應、增建房屋,以平抑樓價和處理嚴峻的房屋問題,幾乎是社會共識,問題是如何增加土地供應而已。換言之,增加地積比率、填海、發展棕地和郊野公園、檢討「丁屋」政策、重新規劃會所及娛樂用地等以往不會想、不敢碰的範疇,今日社會都必須面對,是否有討論的需要?抑或是繼續高喊土地不足的同時,大家仍是「寸」步不讓?
填海?改劃郊園?民意均僵持
該個由嶺大公共管治研究部進行的調查,還有好些重點都值得大家注視。最特別的一點乃是對於填海和把郊野公園用地政改為住宅用地兩項,贊成和反對的比率均非常接近,都是四成多,加上調查誤差,沒有那一方意見佔有壓倒性優勢。這顯示在填海和發展郊野公園的議題上面,市民仍然未能取得共識。
至於我們經常在覓地建屋時所提到的「同理心」,如果依據這次調查來分析,似乎又不太悲觀,在「你認為房屋政策的重點,應不應該包括:令所有市民都可以有適切居所居住,不論是公屋、私樓、租屋還是買樓?」的提問中,多達八成七的受訪者表示應該!
別忘了蝸居劏房和籠屋的人......
根據近年政府和民間機構發布的數字,現時香港有近二十萬人蝸居於劏房,有近十萬人居於籠屋、板間房等環境更惡劣的地方......雖則當中可能有一些人數是重疊計數,但無論是二十萬也好,十萬也罷,在繁榮的香港社會中,相信大家都不會認為這情況屬於「正常」,也不會認同這就是所謂的「適切居所」。
既然差不多所有市民均明白人人皆有居於「適切居所」的權利,而且均認同這是政府應該做的事情,那麼,如何增加土地供應繼而解決樓價高企的問題,委實是一個要正視的問題,而探討填海和發展郊野公園的可行性,或許是其中一條出路。然而,即使不同意有關做法也好,只要廣大港人本著一顆同理心進行客觀理性的討論,尋求一個可行而各方可接受的方法,那麼,將來有一天,我們想必不用再把「土地問題」掛在口邊了。
原圖: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