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聯想把大學變成獨立王國乎?
學聯想把大學變成獨立王國乎?

港大副校任命風波餘波未了,學聯揚言要聯同其他大專院校學生會發動「學界公投」要求修改大學條例,既欲廢除特首校監制,更欲增加校內人士在校董會或校委會裡頭的比例。如果要求不獲答應,將不排除發動罷課甚至是佔領校園!

既受公帑資助 監管理所當然

本文無意拋出什麼「沿襲前制」、「行之已久」的老調,實事求是地看,為什麼特首會是各間大學的校監?為什麼校董會/校委會要加入校外人士?最主要的原因乃是這些大學均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所用的是公帑!因此,無論是特首出任校監,抑或是社會人士加入校董會/校委會,其主要理由亦在於此。根據資料,二○一五/一六年度八大院校獲經常撥款一百六十八億元,既然使用如此大額的公帑營運,又怎可能一如部分學生代表所言任由校內人士「話事」?

我們姑且看看部分由政府出資營運的公營機構,無論是受政府經常性資助的醫院管理局,抑或是按商業原則運作的機場管理局,董事局成員中均有很大比例由行政長官邀請社會人士擔任又或由政府官員直接成為當然成員。正正因為這些公營機構的資本均是公帑,政府對這些資本的運用自然是有權也有責了。

架構與時並進 不能走回頭路

再說,就以今次風波的「風眼」港大為例,十二年前,該校委託了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前任校長賴能教授、前哈佛大學校長胡德泰教授以及時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三名國際知名學者和專家組成重量級的獨立小組,檢討校內的管治及管理架構工作。當時,小組在名為「與時並進」的報告中明確建議港大校務委員會由五十四人減為十八至二十四人,校外及校內委員比例則應由五比三提升至二比一。小組當時曾提及,增加校外人士的比例有助防止校委會偏重於某一方的利益,避免學院「分餅仔」,且亦有助引入獨立的看法,並真真正正追上世界一流學府的步伐。想不到十二年後的今天,竟有人提出要「趕走」校外人士,以求達成校內人士「話事」的結果,這無疑是在走回頭路而已。

還是已脫離公民黨的泛民前立法會議員湯家驊近日說了一句公道話,他質疑部分人不能因為是梁振英擔任特首,按例能夠成為校監,便要求改變制度。這番話也不禁令人思考,究竟今天口口聲聲說要修改大學條例的人,是真的希望完善制度,還是只因為「否決陳文敏」此一結果不符合他們心中所想呢?

忽發奇想,如果校委會表決那天的結果是「否決李國章」,恐怕那些政客和學生代表就會馬上變臉把制度捧上天。說到底,就只因為他們當中一部分人狂妄地想把大學當作「獨立王國」罷了。

原圖:takungpao

 

其他觀點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