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一段時間的反水貨客示威活動捲土重來,人數雖已大減,但對社會的破壞力仍不容小覷。特首梁振英今早就表明,政府會繼續努力發展旅遊,但亦明白水貨活動不是旅遊,故要區分清楚。的確,水貨活動不是旅遊,水貨客與旅客亦從來不是相同群體,遺憾的是,主張「勇武光復」的人,不管他們如何聲嘶力竭,其所作所為對水客貨的活動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破壞了香港營造多年的好客旅遊之都形象。
近期香港零售業出現不景氣,有業界代表更直指,香港零售業步入寒冬期,這跟來港消費的旅客數目減少有莫大關係。數據顯示,本港一月份零售業銷貨額已經按年暴跌14.6%,是2003年沙士以來最差的首月總銷貨額。二月份適逢農曆新年,才能按年錄得升幅,但首兩個月合計仍按年下跌2%。零售業銷貨額於三月再次下跌,截至七月份,零售銷貨額連續五個月下跌。此外,今年七月份整體訪港旅客較去年同期下跌8.4%,其中來自內地的旅客跌幅接近一成。
實際上,內地訪港旅客減少,原因很多,有論者就舉例,如美元強勢(港幣跟美元掛鈎)、人民幣、日圓、韓圜,甚至歐洲各國的貨幣都貶值或疲弱、內地大力反貪腐等,都影響到內地客訪港的意慾。
動搖經濟支柱 減薪裁員難免
在這種不景氣的環境下,香港需要的是刺激香港旅遊業及零售業的利好因素,而不是令這種不景氣境況雪上加霜的不利因素。那種猶如執行私刑的「光復」行動,正是令寒冬持續催化劑,進一步破壞香港旅遊之都的形象,令旅客卻步。
把握時機 重塑好客之都
旅遊業作為香港重要經濟支柱,從事相關行業的人數眾多,按《就業及空缺按季統計報告》2015年首季數字顯示,與旅遊業相關的零售業住宿及膳食服務,就業人數分別為逾27萬以上及28萬。若旅遊業及零售業的經營環境惡化,這50多萬的從業員定必首當其衝,減薪甚至被裁早晚發生。屆時受苦的是辛勞工作的市民,抑或是上街鬧事及在鍵盤上鼓吹「勇武光復」的示威者,大家心裡有數。
本港旅遊業及零售業環境轉差已是不爭的事實,而水貨活動又嚴重影響市民的生活。特區政府固然有責任採取有效措施,一方面需要思考如何吸納內地及海外高消費旅客客源,另一方面要思考如何有效打擊水貨活動。至於市民,面對死灰復燃的「勇武光復」亦要有所反思,是繼續縱容這種行私刑般的擾民行為,還是發聲制止,讓香港重建好客之都的形象,其實就在大家的一念之間。
原圖: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