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雞汁當主菜
勿以雞汁當主菜

《施政報告》公布,八方多聚焦梁振英的記者會、電視和電台論壇等等傳統大「秀」,較少人留意他也曾出席一個學校舉辦的青年交流會,與中學生討論報告內容,並且現場轉播,讓數千同學能夠實時收看內容,片段也即時上載網絡,讓市民和傳媒參看。

雖然交流會主要反映青年學生對政府施政的意見,不能謂之不重要,但翌日的媒體報道卻不見踴躍,並且壁壘分明,關注研討會內容的不多,卻有不少批評特首未有事前向公眾公布,行程令人「無所準備」,有評價為「靜雞雞晤學生」已算是客氣,更有形容為「暗中」、「鬼祟」。

其後特首造訪花市亦是「靜雞雞」之行,未有提前通知公眾,事後只在特首網站公布。前後兩次活動不先行通告,雖少了傳媒報道,也同時減低雙方支持者短兵相接的可能性。

官員有責任面對傳媒,向公眾交代,固屬理所當然,但從經驗看,梁上任伊始,多次「事先張揚」的會見市民,結果還不是招來經過精心策劃的全方位攻擊,令活動無法有序地進行,暴力壓倒理性討論!更有事件演變成兩方對壘的「高危活動」,鬥人多、鬥激烈,足夠引人注目,惹來一時風潮。

不少傳媒關注的,是擲了多少枚雞蛋、警察有沒有拉人,再找幾位「立場鮮明」的政客或教授討論一下是否屬「政治檢控」等作結,至於會上談了什麼問題、市民對施政是支持抑或反對?管他呢!除非有出席的市民罵得兇一點,或者還可派上用場,其他意見一概免問。

傳媒有報道事實、監察政府之責。在這個人人做記者、資訊泛濫的時代,即時新聞和即時評論興起,媒體競爭愈加激烈,即使肆意謾罵特首、苛責政府亦無可厚非,但在搶眼球之餘,是否亦可以兼顧事物本源,讓市民多點知道「自己」的意見,而不是由他人選擇性地以一兩樁事例,包裝成「廣大民意」。

擲物示威、粗言謾駡的報道確實來得刺激,惟以花邊新聞完全取代活動的內容,只會令真相變得面目模糊,到最後,相信也會如眾多訴諸感官的政治噱頭一樣,很快被人遺忘。以雞汁當主菜,不是人間滋味,終究會覺膩。

原圖:特首網誌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4年2月7日

 

 

更多花生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