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民調為何不能直話直說
特首民調為何不能直話直說

日前在《明報》看到陳莊勤先生〈沉默的螺旋〉的文章,陳君不但以一個普通人,以普通常識來質疑現時兩間大學所做的政府和特首民調的調查方法,並引申討論到所謂寒蟬效應。支持政府的市民,在這種氣氛下就不敢吭聲,在輿情上就形成一面倒反政府之勢。

對於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和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做的特首民調,本人過去也一再提出類似的質問,無論在方法學上以及研究結果的演繹上,兩者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問題。

民意調查是一門科學。所謂科學,就是要求非常嚴謹。個人參考過歐美10 多家具權威的民調中心,他們都有做相關的行政首長的民意支持度民調。研究的問題結構,幾乎是千篇一律。《紐約時報》、霍士新聞、有線新聞網絡、ABC 新聞、蓋洛普民調,用的都是同一方法、同一問題。只有英國的Ipsos MORI 在字眼有改動,把Approve(支持)改為Satisfied(滿意),但問題結構和方法都是一樣。而陳莊勤先生質疑的那種評分方式,個人在歐美的相關民調中,實在難得一見。

我不是說,非要跟上述的民調研究用上同一方法、同一問題不可。但我們必須知道,這些民調方式,基本上是西方的「洋玩意」,一百幾十年來,在西方學界發展出來。上述美國幾間最權威的民調機構,所用的問題,幾乎都是一字不易。原因是民調必須簡單、直接,並且精準,不要產生誤解。在這個大原則下,就發展出這一套方法。就算不是千錘百煉,也是行之有效。人家用了幾十年而我們不用,我們就必須有一套解釋和原因。

外國民調機構只研究支持度而不做評分,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陳莊勤〈沉默的螺旋〉中所提的質疑。平均分是一個普遍有用的概念,但不管用的情也很多。香港所有存款有9 萬多億,人口700 萬,港人每人平均存款120 多萬,這個平均數有什麼意義?這個數字沒有意義,因為沒有解釋分佈的問題。三幾個富可敵國的商人,已經佔去相當一部分。就像美國最近的一個調查,全球3%的最富有居民佔了全球總家庭收入的兩成。他們不是慷慨到拿錢出來均分,那平均數又有什麼意義?回到民調範圍,10 個人給50 分,和各有5 人給100 分和0 分,政治含義就完全不一樣。如果約一成左右的受訪者給予行政長官極低分數,甚至0 分,那就很自然把分數拉低。在現實政治中,尤其是在香港的場景,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這樣評分的平均分數,和學生考6 科所得的平均分數,根本是兩碼子事。家長要求子女考試科科及格是合情合理,但在現今世界,要求政治人物得到所有人的支持,根本是絕不可能。當評分存在這麼多潛在問題,外國民調機構就不會採用。當然,這種評分的調查,並不是錯,但當中有很大的局限,參考時必須全面理解這些局限。但報章引述這些結果時,又有多少完全理解這些局限?市民看這些結果時,又有多少知道這些局限?

相比於中大亞太所做的評分,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所做的特首支持度民調的問題更大,甚至可以說是有誤導成分。本人過去一再提出,但民調計劃概不回應,也不解釋。

上述那幾間進行美國總統民調的機構,所用的問題都幾乎是一模一樣: 「Do you approve or disapprove of the way Barack Obama is handling his job as president?」就算霍士有一點改變, 也只是改成「Do you approve or disapprove of the job Barack Obama as president?」句子主要部分仍是一樣。

這樣問,是因為符合簡單直接精確的大原則。而這些民調機構,也明白這是客觀的科學結果,所以他們不會加鹽加醋、整色整水,去為這些數字化妝變身。公布的結果也非常簡單,原文照錄,Approve的有多少,Disapprove 的有多少,這才是科學。

但港大民調不但不用蓋洛普等機構所用的問題,也不是改一改字眼和句子前後次序結構,而是問了另一條問題: 「假設明天選舉特首,而你又有權投票,你會否選梁振英做特首?」明明問題是問投票, 那最實在的答案, 就是「會選」和「唔會選」,而不是「支持」和「不支持」。投票的場景是選舉,支持的場景是施政,完全是兩件事。

硬要把兩件事變成一件事,那就要自己加入許多人造色素和添加劑。假設支持梁振英的人,就等同選他做特首。但支持是自己比自己,選舉就是互相比較,那個數字的含義已經不一樣。更何選舉一定是人比人,但港大民調在問問題時,又只列出梁振英一個人名,而沒有列出競選對手,那就造成梁振英一個對幾十個甚至幾百個潛在候選人的投票。支持余若薇的不會投票支持梁振英,心儀葉劉淑儀的也不會投票給梁振英,有意無意之間表態要競選特首的還有一大堆。以跑馬而論,一定不止14 隻!

如果以自己比自己,兩成支持可算是偏低。但幾十人準備逐鹿香江,那一人獨拿下兩成,那又似乎相當不錯,甚至可能是一枝獨秀了!

以選舉投票來推論作為支持度,放眼全球,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你硬要這樣做,我也無可奈何,但還是有一個小小要求。把調查結果的數字用回問卷文字來表達,就是「會選」和「唔會選」兩大類。掛得起學術招牌,要求實話實說,也不算是過分吧!(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4年2月11日

原圖:jjl.cn

更多花生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