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最多人忽略,卻對市場、經濟、社會影響最深遠的「黑天鵝」(Black Swan),肯定是人口老化。嬰兒潮一代出生年齡橫跨近20年(1946-64年),但現時只有頭3年(佔15%)的嬰兒潮退休,對社會影響仍未浮現,實易令人掉以輕心,好像海嘯來臨前潮水退去,但最兇險的還在後頭;正如未來10年退休潮洪峰勢必衝擊福利、經濟、勞動力等各個範疇。
HKGolden50做了大半年人口研究,的確是令人感到謙卑的經歷:嬰兒潮在過去50年間期望的退休環境,與未來20年的現實情況,將有極大落差,引來大變。所有福利制度在半世紀前當多數人還年輕時設計,原意都是可持續(sustainable),但面對前所未見的退休潮,這些系統勢在未來20年超支甚至破產。
荷蘭素以退休福利優厚聞名,但其國王King Willem-Alexander在去年登基後數月,也得糾正其母Queen Beatrix在任33年的方針,創作了一個糖衣苦詞「自行參與社會」(participative society)取代福利社會(welfarestate),國民退休後要自己顧自己!西方福利天堂在人口老化下,勢將成為「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over-promised, underdeliver),結果令長者愈老愈窮、不得善終的地獄。這好比買了餅劵的人,飢腸轆轆時到餅店兌換才發現「餅不對辦」,皆因分餅的人愈來愈多,每人分到的餅必然愈少。
但西方選民的期望仍是不切實際: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在6個歐美國家調查指出,70%受訪者明知自己將要倚賴公共及公司退休金,但卻分別有七成和八成人不想付更多稅或儲更多錢,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結果又是要由下一代納稅人負擔他們的退休生活。
為防福利系統爆煲,儘管令人民非常不滿,大部分先進國家已開始調整退休金系統,延發福利、減少規模:(1)日本在2012年把強制退休年齡由60歲提高至65歲;(2)丹麥計劃把強制退休年齡由60歲提高至65歲、其後再上調至67歲,並和人均壽命掛鈎,即人愈長命福利愈少;(3)英國考慮把強制退休年齡提高至68歲;(4)韓國把退休金佔退休前收入比例由60%下調至40%。
香港情況則完全相反。港府盈餘豐厚、港人儲蓄率高,亞洲結構性需求又能充分補足我們因老化流失的需求,為下一代提供上流動力,面對的「新富現實」比西方一片凋零的「新窮現實」要好得多(如年老的德國不能向年老的法國引入新需求,但高增長的內地卻「後生」過香港7年,大有能力購買香港的服務)。故此當下必須做大經濟的餅,讓未來「愈分愈有」。
未來世界還有極多未知發展,衝擊醫療、科技、經濟和資產市場。過往50年適用的,今天不會適用。例如一個50歲向來無病無痛的「中坑」可能沒有想過,65歲之後他的醫療需求會是之前的6倍!國際貨幣基金(IMF)亦指,若人均壽命增加3年,退休金需求將增加50%。但有研究預期人類壽命可能增加30年,退休需要的資產因而要增加5倍!又例如過往50年,退休人士主要靠做定期收息,但現在遇上從沒預期到的一世紀最低利率,也得臨急變陣。
老化世界卻是花花變幻世界。但香港已走過二戰、內戰、韓戰、N次經濟轉型、沙士等二十世紀最劇烈的變化,自由經濟和靈活人民定使香港成為全球適應老年化最成功、99死1生中的「1生」。在設計政策時,必須認清牢記我們「擅變」的獨特優勢!
原文轉載自《am730》 2014年1月27日
原圖:xinhuane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