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倘續姑息 徒增社會激進
一場粗口風波,延燒整月卻仍在升溫,日前的2,800人旺角街頭對峙,將已被扭曲變形的警民關係,在公眾面前全面曝光。
套用監警會主席翟紹唐的說法,就是警民關係已到危險地步,市民和警員失去互信,警察做甚麼,都會引來批評。看來,「塔斯佗陷阱」經已提早到臨,當局將再姑息忍讓,後續效應令人關切。
抗爭暴力化 「踩場」對人不對事
就是為了小學女教師的一句粗口,兩派不同意見的市民,除在網上隔空對罵外,還在旺角街頭隔警對峙6小時,在當今的文明社會,令人匪夷所思;但更令人迷惑的是,事件的矛頭迅即轉向,有人為圖轉移視綫,硬將警方捲進漩渦,將「粗口事件」扭轉為「撑警事件」,並透過質疑警方執法的公正性,去分化人群為「撑警」和「批警」兩個群組。
事實上,抗爭暴力化,甚至出現對人不對事的「踩場狙擊」,已成為近年政爭社運的大氣候。從立法會議事堂、到官員落區探望,以致政策諮詢大會和民間論壇,都出現被少數暴力騎劫的問題,理性思辯、協商包容的空間,就在「手指指、鬥大聲」的躁動中,被點滴擠退。
最近的粗口風波和天水圍地區論壇,將這個早被深埋的炸彈,全面引爆,令人驚訝,亦讓人清醒。警民關係的變質,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到社會撕裂、星火燎原的深層危機。
冰封三尺非一日寒 容忍有限度
所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前綫警員基於維持公眾秩序的天職,有責任對偏激的抗爭,採取有效管制,但這卻令前綫警員陷處被左右夾擊的困境,甚至成為示威者的發洩對象。在近期的多次大規模遊行示威中,都經常見到有示威群眾,口號針對政府、行動對付警員,故意挑釁並且試圖衝擊警方執法底綫的舉動,為警民關係惡化埋下禍根。
行政長官梁振英指出:「好多執法場合,有人故意在警察耳邊吹哨子、有人咬警察、有人做不文手勢、有人在警察面前用粗言穢語辱罵,呢啲大家有眼睇到,亦都可以睇到警察忍讓。」
他強調,不能讓少數人利用、濫用警隊執法時的忍讓,「藉民眾集會場合宣泄他們個人的不滿」。毫無疑問,警隊是香港社會穩定的「守護者」,大家不能姑息任何故意阻撓警方執法的違法行為,亦必須確切維護警隊權威、尊嚴。
有評論指,此際警隊對外面對信任危機,對內存在躁動威脅,政治領袖的首要責任,是繼續忍讓,以便呼籲雙方冷靜,為矛盾降溫,但這正是姑息縱容的病態根源。因為所謂「冷處理」,只是政府以自我讓步,去暫時拖慢反對派的進攻步伐,非但沒有消弭矛盾,反可讓對方鞏固「勝利成果」,並為下一波衝擊積蓄能量。
在香港,正是基於這種綏靖維安思維,激進抗爭行動不斷坐大,並由最初的立法會一人行動,演化為議會街頭網絡互相呼應串連的集體行動。不但前綫警員遭受挑戰,連審理示威個案的法官,亦曾遭被告質疑其政治中立性。
依法論法,警方執法是否偏頗,一切有法可依,亦有例可循,並非個別人士質疑批評就可作出結論;任何人士有不滿,或受到不公平對待,可按正常渠道檢舉申訴,但相關人士卻選擇透過網絡和媒體,進行強力動員、積極煽惑,未審先判。
大家可曾認真想過,即使對政府和政策不滿,就可以任由三兩議員「癱瘓」議會,亦讓個別團體和人士,在社會橫衝直撞,隨意指罵?面對示威群眾衝擊法紀,警方難道不應依法執法?
理性爭取公義 非靠「鬥聲大」
今天,社會公義已成為普世公認的價值,尤其是維護「人的尊嚴」這項核心觀念,在世界不同文化都被廣泛接受和尊崇。不過,公義其實是一種很空泛的思想、價值,只是公眾對一個理想社會的盼望,每個社會、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闡釋,談不上甚麼客觀而統一的標準。因此,當某人宣稱自己要維護公義時,實質是在「排他」地說:「我是對的,其他人不完全對,甚至是錯的。」
正因如此,理性思辯、程序正義和依法行事,並要對不同觀點立場人士的尊重,便成為爭取公義的基本法則,否則,一切以社會公義為名的政爭社運,不過是「鬥人多、鬥聲大、手指指」的「森林法則」。
原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2013年8月14日
圖:網絡圖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