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菲外交風波的啟示
港菲外交風波的啟示
行政長官梁振英早前在印尼峇里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期間,與菲律賓總統阿奎諾三世會面,成功爭取菲政府同意由雙方官員舉行正式談判。不過,菲方只是口上同意,既未展示足夠的誠意,更是小動作頻仍,意圖製造不必要的干擾。令人扼腕的是,香港部分政黨和傳媒,放大這些小動作,逆向操作,儼如阿奎諾「B軍」,一下子將全城焦點,由壓制菲律賓,扭曲為圍剿特區政府,令特區政府的外交努力,變成內部壓力。   誰高誰矮 一目了然   三年多前在馬尼拉發生的香港人質傷亡事件,是一宗源自菲律賓內部昏庸的人為悲劇。受害者及其家屬一直在爭取菲政府的正式道歉與賠償。猶記得前行政長官曾蔭權當時曾致電阿奎諾,表達香港人的關注,但被這位總統拒聽,並借接受傳媒訪問,狠批曾蔭權「外交無禮」,指「菲律賓某個省長試圖致電美國總統奧巴馬,兩國都不會容許這名省長與他們的領袖通話。」   阿奎諾的表現令人憤慨,但亦讓近年在「一國」、「兩制」之間定位迷失的港人,清醒地看清外交實務,就是無論港人如何「自我放大」,即使可以成為獨立關稅經濟體、參與亞太經合會議,但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始終是中國其中一個特別行政區,屬於「次主權體」,不具備與主權國家「平起平坐」的身分、地位和實力。其他國家和元首,奉香港特首為上賓,是一種禮遇,而不是應該;相反,若被冷待或以「次級」看待,也不能視為矮化。   須指出,外交博弈從來只講目標和成果,過程中的爾虞我詐,只視為刀來劍往的角力。所謂矮化,就是通過小動作,目的在於觸怒對方,或者在實際角力中落敗後,挽回少許面子,減緩國人對外交失利的不滿。從事實回看過程,菲方接連不斷的小動作,正是後一種模式。惟最後還不是乖乖地準備派官員來港開會,誰高誰矮,一目了然。   增強外交事務認知   若是再放大目光,從香港觀點擴大到國際舞台,中菲兩國自一九九九年的仁愛礁事件開始,一直存在領土糾紛,去年的黃岩島事件,雖然中國祭出「民間拒買香蕉」的制裁,但菲方硬是不理。除因阿奎諾的個人素質外,美國在背後的強力撐腰,以及複雜微妙的南海爭議,也助長了菲律賓的有恃無恐氣燄,令中國投鼠忌器。這都是現實的外交境況,絕非個別政黨和媒體想像般單純。   事實上,無論是港英政府年代,還是今天的特區政府,外交事務一直是香港政府的禁區,既欠缺經驗和技巧,更欠缺視野。三年前的曾蔭權和現時的梁振英,都曾在阿奎諾手上吃上啞虧,大家與其一窩蜂地揶揄批評政府,倒不如大家認真地探索務實的措施。有議員借此對行政長官提出不信任動議,亦有要求政府公開會談過程,也有要求限制菲傭和菲籍人士入境,更有要求實施經濟制裁,但試問在宣泄不滿後,可以逼令菲政府道歉賠償嗎?經歷今次教訓,特區政府應加強外交培訓,政黨和媒體亦應增強對外交實務的認知,避免被對手如逗猴子般的耍弄。   正如梁振英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所言,要為香港人討回公道,就應團結一致,軟硬兼施地,爭取達到賠償、道歉、懲處和保證以後不再犯的四個目標。港菲正進行複雜多變的外交角力,此時此刻的立法會內公開辯論、媒體評論建言,都應發揮支持性的正面力量,而不應繼續令政府先受內耗的困境。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3年10月31日   圖: guancha.cn
更多花生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