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動輒陰謀論 理性看待發牌
三家公司申請免費電視台牌照,行政會議最後決定「三選二」,篩除了「偷步營運」並被視為大熱門的香港電視,而作為裁判的政府,則以行會和商業機密等理由,拒絕公開交代原因。
意想不到的結果,既令人錯愕,亦易引發陰謀論。50萬網民「按讚」,數以萬計市民遊行,及在政府總部的無限期集會廣播,都在對政府不信任情緒下持續發酵,會否失控,令人關注。但須指出,情緒宣洩只能一時,平息爭議還須回歸制度,始終香港管治不能任由「網民主導」。
港視落空 行會審批存3紕漏
增發免費電視牌照政策,關乎香港廣播事業和電視市場的長遠發展規劃,亦對包括電視、電台、網絡媒體的整體發展,發揮着前瞻領引作用,因此着眼點不僅是免費電視牌照的數目,而是未來長遠發展布局。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透露,行政會議在審批時,綜合考慮了12項準則,亦讓3個申請機構做了充足的申述和答辯,完全符合程序公義。
對於香港電視落敗,由於政府拒不交代,坊間便出現種種似幻似真的傳言解讀,亦流傳亦真亦假的消息文件。當然,在講求公平、公正、高透明度的香港社會,政府在處理免費電視牌照發牌事件上明顯存在紕漏:
第一,行政會議絕對有權「三選二」,但事前卻未曾作任何披露,容易予人「度身訂造」的感覺;
第二,有關「三選二」的基準,及12項指標的得分,政府在事後亦全不交代,容易留下「莫須有」的說法;
第三,對於兩家「中標」機構,在促進電視行業競爭進步,促進行業水平提升,以及增大市民選擇權方面,有甚麼優勝地方,當局和該兩家機構亦諱莫如深,難以令人信服。
指控黑箱作業 實「莫須有」
本來一家尚未正式啟播的電視台,即使質素水平怎樣高超,還未足以達致「無我不成」的境界,也未養成一批忠誠支持者。但在未獲發牌的消息傳出,真相還未明白之時,當晚便有20多萬網民「按讚」支持,以至往後的傳媒輿論更出現一面倒的傾向。與其說他們是對香港電視抱打不平,倒不如說這是對政府不信任情緒的借題發揮。至於接續流出的政府機密文件,更是選擇性的配合,布局流程一氣呵成。
值得注意的是,行政會議採取密室審議方式,「黑箱作業」便成為永恒的指控,但這指控有意義嗎?當然,我們可以要求行政會議轉而採取類似立法會的完全公開運作,亦可要求行會發放更多資料,但兩者全是政治陷阱。因為對於前者,由於行政會議的決策,涉及眾多的政治、經濟和商業機密,全透明運作,只會帶來姿態性的表演,間接廢去行政會議的「武功」;至於後者,則明顯會帶來「選擇性放料」的指控,肯定會是「愈描愈黑」。因此,可以說,市民遊行集會的訴求,只留下一項,就是發牌給香港電視。
至於香港電視的爭取發牌意慾,我們可以看到,在塵埃未定之時,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曾多番發功,運用傳媒力量向政府施壓,而在發牌落空當日,他未作回應,反映他事前從未估算會不獲發牌,但在一夜深思之後,除了對政府作出批評外,唯一的實質行動是裁撤非合約員工,並聲稱不排除會在年底員工合約滿後再有裁員行動。好明顯,作為當事人的他,已為爭取發牌作出最壞打算,亦未有與政府抗爭到底的部署。
平息爭議回歸制度 免添亂
可惜,就在王維基仍未決定是否司法覆核之時,有市民代為出頭,入稟法院申請司法覆核,將香港電視的後路緊緊封上,亦令政府在行政會議保密機制之外,再加多一張「封口令」,只能任由網民、傳媒、政客自由發揮。
同時,流出傳媒的文件和消息接續不斷,是否真的行政會議討論文件?是否真的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決定?有關支持者,對香港電視作品的認知度有多少?對其他兩家獲發牌機構的認識又有幾多?一句到底,一切都源自對政府的不信任。
但更令人迷思的是,目前的信心危機,有多少是根源於政府的施政失誤?有多少是因為對政府的有色眼鏡,及不停不休的負面攻擊?
話得說回來,免費電視牌照並非多多益善、愈多愈好,難道只是按輿論喜好一家換一家,將導致市場大亂,這都是大家在情緒宣洩之餘,需要認真考慮的重點。更重要的是,不信任不等如凡事陰謀、凡事否定,若爭議不回到制度面,任憑民意和網意主宰,恐只會令管治添煩加亂。
原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2013年10月22日
圖:RT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