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合力遏菲 討公義現曙光
中港合力遏菲 討公義現曙光
繼特首梁振英會唔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為解決延宕已逾3年的馬尼拉人質事件邁出重要的第一步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進一步、直接要求阿基諾重視和嚴肅處理事件。   曙光雖初現,解決仍無期,而事態演進亦為大家上了一堂現實版的政治課,由此折射出的政治現實及陰暗面,我們都要省思探究。   港人忍耐到極限 總理助出頭   2010年的馬尼拉人質事件,原本只是一名退職警員為爭取復職而作出的偏激舉措,但因菲方的負責官員顢頇無能,令致事件全面失控,釀成8死7傷的人為慘劇。無論從法理人情,菲律賓政府都欠香港、特別是受害死者家屬和傷者,一個公道、一個交代。   更令人憤慨的是,面對無辜受害港人的訴求,菲律賓當局從未認真看待,先是自擺架子,再而拖拉扮傻,3年過去不理會就是不理會,跋扈無禮,港人的忍耐已到極限。傷者及死者家屬已入稟法院,尋求司法救濟;而特首亦借乘出席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機會,直接會晤阿基諾交涉,並訂出兩地官員跟進討論的安排。   可惜,菲方全無誠意,小動作多多,令問題的解決前景充滿迷障。事件往後的發展和善後,充斥着政治操作和計算,作為港人,我們須認清當中的政治現實。   首先,回顧事發當日,前特首曾蔭權致電菲方被拒,到幾年來港菲多次接觸仍「得個講字」,但今次會面經過「梁阿會」,加上李克強的直接詰責,阿基諾回應正在繼續相關調查,並會致力妥善處理此事,反映在國家的強力介入下,菲律賓終於感受到政治壓力,明白不能再對問題迴避,這充分驗證一國與兩制中,一國的重要位置,以及若無國家支持,特區難有保障的政治現實。   談判已處下風 菲以小節耍賴   第二,如今菲方態度雖已有改善,但小動作卻接續而來,先是刻意在「梁阿會」中安排特區官員坐在一旁,繼而自行發放會面新聞片段,再是向傳媒放風,聲稱梁振英已承諾「放低事件」。但這些都是談判的慣常伎倆,由此反映出菲方仍缺乏誠意,而在往後的交涉過程中,這些小動作亦勢將陸續有來。因此,明白事理的香港人不應偏聽,反對派更不應見獵心喜,借勢加碼攻擊政府,否則只會淪為對方的傳聲筒甚至打手,令親痛仇快的客觀狀況出現。   第三,在「梁阿會」中,菲律賓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出席會面,並須承諾安排後續會議,本身就是一項重大挫折。因此,對方故意在會議前後以種種細節挑釁港方,其實只屬粗糙的「阿Q」式精神勝利,因此,特區政府不應執着,否則對方只會更「得戚」,但凡談判,要求的是「誰能獲享最後的微笑」,至於過程中的片言隻語,都不過談判籌碼,不用認真,輿情更不應只隨指揮棒起舞。要怪只怪「好佬遇爛佬」,吃點啞虧很難避免。   輿論執着細節 徒令親痛仇快   第四,面對前景未明的港菲談判,香港應作出兩手準備,首次,是借勢總理的嚴正要求,督促菲律賓方面如實執行,更要爭取盡快開展港菲官方會議,嚴防菲方耍賴;其次,政府應設立特別基金,對事件中的受害者及其家屬,提供適切的支援,最起碼的是傷者易小玲的手術費用和梁頌學的生活費。因為,今次雖是一宗不幸意外,責不在香港,但無辜受害者既是港人,政府便有拋不開的道義責任。   最後,部分政客在過去3年,在事件從無作為,但現在見事件稍見轉機時卻飛撲出來,將問題無限上綱,如要求分階段限制菲傭和菲籍人士來港,完全不顧措施對港人帶來的潛在影響,這只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當然,這也多得部分媒體推波助瀾,堅守「反對諍言」的本位,只看片面細節大肆批評,無視事件的建設性發展,誤導民情之餘,更無助推動事件有序解決。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2013年10月12日   圖:stgloballink
更多花生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