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價激起浪花辣招須訂Plan B
劈價激起浪花辣招須訂Plan B
政府拒不減辣,發展商惟有改變售樓策略自行救市,新盤紛紛劈價代買家「對沖」雙辣招,由此激起市場浪花,為鬱悶多時的樓市帶來起色。雖然這只是發展商「見招拆招」,但其反映雙辣招推出至今,市場已逐步消化有關壓抑樓價措施,找到新的立足點及市場規律,樓市開始局部回復正常。   不過,加辣容易減辣難,辣招初現成效,政府應及早擬訂Plan B,避免一招用老,令市場陷入「不管就亂、一管就死、撤管就再亂」的惡性循環。   持續低息,加上來自內地的熾熱需求,令本港樓價近年以年均15%至20%的幅度上升。2009 年,國際物業顧問萊坊公布當年環球物業價格指數,在統計的37 個國家及城市中,香港樓價以33%升幅位列全球第一。不過,由2010 年4 月起,香港開始持續逾三年的樓市調控,即使祭出加強版的雙辣招,樓市泡沫偏偏不破,只陷於減量不減價的「乾煎」悶局。   根據香港和國際的經驗顯示,樓市泡沫是最難預見、最難觸頂摸底、最難處理,也是後果最難逆料的經濟危機。近期「劈價即有市」,揭示香港樓市的三大現象:   一、改變樓價只升不跌的傳統預期,樓市向下調整的格局幾可確定;   二、樓價對購買意欲起着決定性作用;   三、辣度稍減,投資意欲即浮現,反映若沒有辣招制約需求,樓市泡沫將呈更大風險。   日本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樓市崩盤後,帶來長達二十年的衰退與停滯,而美國的次按泡沫爆破亦已過七年,雖一再「量化寬鬆」,經濟仍有待復蘇,更因觸及負債違約危機而給評級機構惠譽列入負面觀察。必須指出,苦候美國退市不成,香港樓市有價無市,特區政府絕無條件減辣,成效初見的幼苗也不容自毀。   行政長官梁振英早前在立法會答問大會的開場白重申,不可以微調或減低樓市辣招。他說,有發展商推出優惠,抵消部分辣招,令單位銷售一空,當中兩成是內地買家或炒家,認為如果當局減辣或輕微調控樓市措施,可能重現出招前的升勢。   他既呼籲立法會盡快通過辣招條例草案,強化對樓市需求的管理,亦指外圍經濟情況正在變化,銀根寬鬆亦不會永遠持續,政府正努力為香港重新定位,迎接挑戰。   還須指出,樓價的可控性與不可控性,一直是政府在解決房屋問題時的心魔,既想調控樓價,又要防止硬着陸;既要樓市活躍,市民易上樓上車,但又避免樓市熱炒,世上真的有如此理想的施政舉措?   此外,辣招持續不退,再配合外圍大氣候,樓市轉入下行軌道已是必然,問題只在於市場反應屬適度還是過激,當拆除了置業難的炸彈後,會否因樓價暴跌而製造出新興負資產一族的新炸彈。   事實上,在市場機制下,只要有人願買、願賣、有成交,就是「合理」市價。辣招雖辣,其實亦不過是以加徵稅項為手段,推高樓宇買賣的交易成本,壓抑交投意欲。   政策成敗的關鍵點,在於市場對未來樓市的預期;很可惜,現行的辣招,在阻嚇投資者入市之餘,未展示樓市日後的發展方向。   辣招乃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成效初現,應「見好即收」;否則,若有辣招但無Plan B,只有調整無復原,樓市將在政府與發展商之間糾纏角力、政策在加辣減辣之間反覆迴盪。事實上,樓市既要管更要導,政府與發展商並非互敵對立,在長遠政策規劃上,彼此應合作擬定「後辣招」的共同願景,做好持份者的角色。   原文轉載自《信報》2013年11月12日   圖:takungpao
更多花生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