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要跨境通行
移動支付要跨境通行

以前,香港人到內地購物,一跟店員說一腔「港式廣東話」的口音,就會被內地同胞認出來是香港人。近來,這港人「身份認證」已變為另一種更直接的方式,就是購物時是「攞現金」,還是「攞手機」。內地近年的移動支付方式盛行,去街邊攤買串串燒,也不用帶零錢,用手機一刷就可以,相比之下,香港移動支付則尚未發展全面。

本地移動支付日漸成熟

近期,「支付寶HK」推出無現金街市和的士付款系統;微信支付(香港)亦宣布一系列升級功能,除了大小型商戶,亦擴展到個人、報攤、茶餐廳、超級市場等。這些服務無疑將對香港本地的消費模式注入更多新元素。然而,香港移動支付的發展,除了應用於本地消費外,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跨越邊境限制,擴展至內地。

金融科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優勢,在德勤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城市評分報告中,香港全球排名第五位,深圳全球第30位,港深之間有聯合打造全球領先的金融科技的巨大潛力。香港金融管理局高層曾表示鼓勵金融機構進行跨境支付的發展,並透露有望將於2018年9月實現「快速支付系統」,在香港全面打通銀行及儲值支付工具的小額轉帳。

大灣區可推動小額移動支付

要在移動支付的應用上取得突破,可以藉着大灣區規劃的機遇,從小額移動支付業務試用開始。例如,可以規定香港用戶在大灣區使用香港帳戶移動支付每次交易的上限不超過1,000元人民幣,月度累計消費上限不超過5萬元人民幣,一段時期後再根據實際情況對單次和累計額度進行調整。

除此之外,在港澳及大灣區其他城市先各指定幾家銀行,可參考「深港通」和「滬港通」的外匯跨境清算機制,達成大灣區對線上線下移動支付和轉帳業務的定期外匯餘額清算的機制。移動支付的關鍵在於便利性,而要將便利性發揮,應用空間的局限必須盡早突破。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7年11月3日

原圖:港人講地圖片

更多花生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