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青年企業家代表,本身更娶了內地太太的霍啟剛呼籲,本港青年人應更多了解內地,目光要闊一點和長遠一點。他又提到,內地青年人都很樂於接收外來文化,「現在每年有超過40萬內地學生赴海外留學,其中,77%都回到內地工作,我相信,這批人正用自己接收的外國文化,改變內地社會」,而這個變化正在發生,「所謂文化差異會慢慢收窄。」
對於現時存在的兩地矛盾,霍啟剛出席「內地香港大不同──放下矛盾,達至雙贏」時表示:「我們應該積極探討如何解決,而不是街頭抗爭」,比如運用機制的力量。他以開車的例子生動說明,「我們有兩地車牌的,在香港駕車就守規矩,過了皇崗就亂來;相反,內地司機在內地亂來,入了香港境就知守規矩。」因此在很多方面,香港都可以用好的機制、形象,正面地影響內地:「香港最令人自豪的,是有完整法制和文明的態度,香港青年應善用這些優勢,發揮更大影響。」霍啟剛又從青年自身發展的角度指出,世界在變化,內地亦不斷開放,本港的青年亦要適應變化,才可在競爭中取勝。在這個大趨勢下,若固守「保護型心態」,而不去自我增值,在未來發展中只會全輸。
王紹恆:香港人在外亦曾受歧視
經常往返內地和香港工作的王紹恒認同霍啟剛的說法,建議香港人換位思考,又舉出在加拿大學習、工作的香港人,上世紀90年代時也受到當地人歧視,相信任何人遭歧視都絕不好受。他提到,其實香港各大學的學生,都有不少機會接觸內地生;在工作上,人際網絡亦很重要,香港青年人應該與內地學生建立良好關係,不要只將注意力放在「兩地矛盾」上,從而建立廣泛人脈,對自身長遠發展都有諸多裨益。
主持人何永謙作總結發言時表示,在「個人遊」問題上,一方面我們不可低估兩地文化差異的問題,但我們也要慎防部分人別有用心地誇大問題,以免令好事變壞事。他強調,大部分香港人是好客的,而許多內地人來港旅遊的觀感仍是好的。不過,這不代表政府可以放軟手腳,例如「一簽多行」是否有需要檢討,配套是否要做好,仍是值得研究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