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對標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東京灣區等全球經濟重要增長極,更強調的是外向型的「海灣」概念,從全球座標謀劃競爭新優勢,充分發揮對外經濟輻射功能,成為世界經濟分工體系的制高點,和希望粵港澳大灣區能夠發揮在全球經濟中的領導功能。那麼,大灣區建設對香港來說,有哪些機會呢?
香港在金融、創新科技、專業服務等主要領域,與灣區其他城市充分發揮產業協同效應固然重要,然而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內居民更加頻繁的流動,公共服務的跨境使用,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建設便民利民的優質灣區生活圈同樣的重要。
設便民優質灣區生活圈
如大灣區循序漸進允許部分香港公共社會服務和福利「跨境使用」,和香港公共服務機構到大灣區開設醫療、教育、社會福利等服務,為大灣區的內地居民,提供不同等級的各項公共社會服務,亦可以同時服務在大灣區工作、生活,及養老的港人。
醫療方面,未來港式醫院除為區內內地居民服務外,亦可以為區內生活的港人提供醫療服務。
目前在CEPA協議下,有不少香港獨資私營的醫療診所設立在大灣區。
可考慮容許在內地居住的香港長者使用長者醫療劵,向「認可」的醫療機構(例如上述由香港機構,或港人開辦的醫療機構╱診所)購買醫療服務。未來香港居民病歷轉介,將有機會逐步放寬至大灣區內的醫院。
教育方面,香港特區政府目前向學校提供資助,只限於香港境內的政策。未來香港機構有可能在大灣區開辦港人子弟學校;亦可以研究為在大灣區就讀的港人子弟,提供與香港大、中、小學類似的資助,包括以直資資助方式,向指定學校機構購買學位,以及容許即將推出的自資專上學院教育學券在大灣區指定院校使用。
研為港人子弟提供資助
社會福利方面,目前能夠跨境的香港福利政策和福利資源,只部分開放給回鄉養老的香港居民。香港社會服務機構在CEPA 框架下,將有機會在內地開展安老、殘疾人士福利等社會服務業務,及資助在大灣區居住的香港永久居民,享用這類社會服務。
長者養老方面,香港機構將可能有機會到大灣區,興建專為香港長者而設的屋苑,屋苑附設醫療診所、康樂等設施,為香港長者提供另一種退休生活的選擇。(小題為編輯所加)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7年07月14日
原圖:大公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