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多角度辯論賽激辯通識科】楊潤雄:通識科使分析、多角度思考能力明顯提升
【中學多角度辯論賽激辯通識科】楊潤雄:通識科使分析、多角度思考能力明顯提升

由香港齊心基金會及百仁基金合辦的「百仁齊心盃校際多角度辯論賽」64隊參賽隊伍經過連場激戰進入準決賽階段,首場準決賽今日舉行。四隊入圍隊伍就題目「通識教育變『通通不識』?是必修還是選修效果更好?」進行激辯,爭取出線總決賽。賽事更邀得署理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出席賽後的「與政府官員對話」環節,與現場約500名嘉賓及同學以及收看直播的參賽學校師生,近2000人一同分享對香港中學教育的意見。

楊潤雄:通識科使分析、多角度思考能力明顯提升
署理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通識科有利學生更全面發展,並不限於片面知識上的掌握,而是提升同學分析、了解和解難等能力。他認為:「根據我們掌握,自通識科推出後,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多角度思考能力都有明顯提升。」對於有批評指通識科課程太多、課時太少、討論範圍廣泛等,楊潤雄坦承通識科內容有改善空間,而局方亦做了檢討,未來會繼續做更多功夫令課程內容更好。

馮煒光:期望同學擴濶視野,體現國際城巿之名
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認為,同學除了本地時事,亦應多留意國際消息,特別是對非英語系統地區的發展:「我期望同學能透過通識科了解更多國際發展,擴闊國際視野,匹配、體現香港國際城市之名。」

梁紀昌:把握危機,顯示實力
是次比賽邀得新聞專員馮煒光、鮮魚行學校前校長梁紀昌、百仁基金副主席兼是次活動籌委會主席羅詠詩擔任評審。梁紀昌校長亦認為通識科課程太廣泛,建議教育局作出檢討。至於在場同學提出通識學習困難,他建議同學以小記者心態,多角度探討議題,他又勉勵同學說:「各位同學不要怕危機,不要怕困難,把握危機,其實危機是顯示實力的時候。」

主辦單位之一的香港齊心基金會副主席麥國華表示,參賽同學的多角度思考態度,實在適合大家面對社會上很多的問題,特別在資訊泛濫的年代,人們往往少了問為甚麼,或會人云亦云。他說:「大家常說要批判思考,似乎較負面,而我認為應該確切說是『明辯慎思』,若我們能將多角度辯論的思考模式應用到日常生活、學習,相信同學在通識科學到的會達致最大效益。」

羅詠詩小姐表示,比賽已舉辦數年,喜見同學愈能掌握多角度辯論比賽的獨特性,懂得運用曲線技巧支持自己的理據,表現愈見進步。她說:「很高興看到學生成長。雖然比賽題目與學生個人利益相關,但學生仍能以理性討論不同持份者需要,平衡各方利益,以解決問題作目標,將來必有助建立一個包容互諒的社會。我們作為成人和社會一份子,也要向今天參賽同學多多學習,和平理性解決社問題。」她又認為通識科有優化空間,期望各方努力,讓通識科除了使同學明辯,亦可擴闊視野。

梁紀昌:學生有必要認識中國歷史
在與官員對話環節,台下及收看直播同學都珍惜機會,就通識科以及教育相關議題積極表達意見。有同學提到,有建議認為中史科應改為必修科甚至取代通識科,並提出何不以世界歷史科作為必修。

鮮魚行學校前校長梁紀昌認為,香港學生有必要認識中國歷史:「世界各國都會教自己國家的歷史,美國教美國歷史、日本教日本歷史、英國教英國歷史。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我們身為中國人亦應該認識中國歷史,就如我們都知道自己的家族史,知道祖先、長輩的名字。」

考試無標準答案 學生望全面檢討通識科
現場學生代表指出,通識科課程過於廣泛以及無統一評核標準,但公開試成績會影響大學錄取機會,盼望政府解作全面檢視,優化內容,考慮其定位及考核模式。

四隊參賽學校為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保良局蔡繼有學校、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及東華三院吳祥川紀念中學。分別代表政府、通識科教師、學生代表及家長代表。最後由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贏得賽事晉身總決賽;另外全場最佳辯論員則由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何志仁同學奪得。

更多花生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