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立法會議員游蕙禎粗鄙「扑嘢論」成為城中熱話,在一眾網民紛紛批評游蕙禎「身為公眾人物,措詞要檢點慎重」時,游蕙禎的立法會同事「小麗老師」劉小麗今日出席電台節目時,竟盲撐蕙禎BB,辨稱「她是為了有common language(共同語言)帶動氣氛」,並指社會「捉得太緊」,如果「不是立法會,不是文雅場合,自己私底下講都不緊要」。
小麗老師在電台節目表示,因為參加當日活動的八成觀眾都是年輕人,可能,游蕙禎使用「扑嘢」二字可能是想帶動氣氛。但是「帶動氣氛」或引起年輕人共鳴的方式有很多種。相信只要是合情合理的舉例,都會引起年輕人共鳴,根本無須用到粗鄙詞語,且並不是所有年輕人都可以接受如此的「common language」。
小麗老師又指,現在社會「捉得太緊」,如果「不是議會,不是文雅場合,自己私底下講都不緊要」。當日理大論壇並不是「私底下」場合,且有傳媒在場,游議員言論必然被廣泛傳播,如何謂之「不緊要」?再說游議員現在已不是普通學生領袖,而是在選舉中得到兩萬多選票的立法會議員,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為效仿對象,即使社會「捉得不緊」,自己就可以如此口無遮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