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場細雨之後,天氣轉涼了,開始有點初秋的感覺。我們繼續搭乘巴士到不同的地區去瀏覽,藉此多看一些當地人的生活,增廣見聞。
巴士由市中心一直向南走,從一區走到另一區。繁忙時段過後乘客很少,但巴士仍舊按照規定穿梭往返。當巴士愈走愈遠,我發覺這座城市好像變了樣:簡陋,陳舊,落後,失修,和市中心的富豪區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我曾經到過很多大城市,發覺幾乎千篇一律都存在不少貧民區。貧富懸殊隨處可見,這是無法避免的社會現象,在大城市尤其顯著,只是程度差別而已。
巴士在到達終點前曾經穿過一個龐大的屋村,和香港早期的徙置區很相似,密密麻麻的廉租大廈,櫛比鱗次,拔地而起。屋宇的設計異常簡陋,但求實用便算;很多建築物外牆的油漆都褪了色,破舊不堪,老態畢露。數十戶窮苦家庭便在這種環境下擠在一起,生活條件之差,不言而喻。
在北美洲和歐洲的大城市,貧民窟的居民多是非洲裔的黑人,新來乍到的移民及一些少數族裔家庭,白種人所佔的比率較低,如今他們屬於主流,佔盡優勢,早已脫貧,成為富有階級份子。但布宜諾斯艾利斯貧民窟的情況有點特殊,在這裡很難看見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的存在,除非我的眼睛看漏了。我懷疑這個國家除了歐洲裔的白種人之外便再沒有其他有色人種了。所以這裡貧富階級並非由膚色決定,而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這樣,種族之間的矛盾是否可以減少些,貧富相處會此較和諧呢?
為了證實我的想法,於是上網搜查有關人口組成的資料。果真如此,百份九十七的阿根廷人都是歐洲移民或移民的後裔,是居美國之後擁有移民最多的國家。據聞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很多為了逃避納粹黨壓迫的猶太人紛紛移民到阿根廷定居,戰後納粹主義份子為了逃避審判也設法潛入阿根廷隱藏。由此可相信阿根廷的移民政䇿是非常寬鬆,並傾向於歡迎歐洲人,來者不拒。
連日來,我們曾經四處瀏覽。聽說這裡也有個規模很小的唐人街,但始終找不到,也沒有發現中餐館,中國遊客寥寥可數。在這裡同樣很少看見南亞裔的移民和披上面紗的回教徒。羅馬天主教似乎是這裡單一性的宗教信仰,所以很少出現宗教衝突,可避免歐洲多元社會所產生的混亂。西方社會重視多元文化,宗教和諧,提倡異族相容。殊不知實施起來困難重重,有待解決。有些西方政客已主張政府改絃易轍,掀起排外的巨浪,如果處理不當,可遭滅頂之災。
不懂西班牙話在阿根廷旅遊是很不方便的,離開酒店之後很快便察覺到。餐館的菜單全是西班牙文,縱使有英文翻譯也含糊不清。我叫了一客牛排並指定要半生熟,以為侍應生明白我的要求,結果吃不下去,因為煮得過了火。搭乘計程車還好,指著地圖上的景點,司機便會安全將你送達目的地。某天搭乘公共車到終站後下車,回程竟然迷了路,找不到車站,向途人求助,他們雖然都十分樂意幫忙,可惜難以溝通。幸好遇上兩個年青軍人在附近值勤,由他們帶領我們一直走到車站才解了困。我發覺阿根廷人很熱情,樂於助人。
我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旅程很快便要終結,到了最後的一天我們計劃到另一家藝術館參觀,本地人簡稱它為MALBA(Museum of Latin American Arts of Buenos Aires)。顧名思義,這裡的藏品都是拉丁美洲藝術家的創作,風格突出,水準極高,使我大飽眼福。展館准許我用攝影機錄下心儀的展品,留待將來可重複欣賞。
總結此行,收獲不少。阿根廷人給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原圖:sina.com.cn
評論